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癌症谈之色变,预防癌症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威胁中国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并非是癌症!
今年六月,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年到年中国34个省份居民的死亡原因,结果发现:中国目前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不是癌症,而是中风!
中国人的“中风”由来已久
这个研究成果发布后,掀起了一股关于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的热议。
实际上,中风作为中国居民健康“头号杀手”由来已久。
大家看一下这张表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早在年,中风就是中国人的头号杀手前三名。
可能很多人身边没有过案例,所以没有直观感受。为了让大家更详细了解中风对我们健康的危害性,小微给大家整理了一组数据:
高患病率
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77/10万、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6/10万。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年的1.89%上升至年的2.19%,由此推算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万。
高复发率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对~年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例18岁及以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卒中复发率分别为10.9%、13.4%以及14.7%。~年全国35家医院例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首次脑卒中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17.1%。
高死亡率
年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城市居民为.48/10万,农村居民为.00/10万,据此测算,年全国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高达万人。
更为让人惊骇的是,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只是中风的一面,高致残率是中风凶险的另一面。由于中风来势汹汹且没有特效药,中风病人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失语、失明,甚至是瘫痪。
好好一个人,为什么会“中风”?
我们都知道,氧气是人必不可少的物质,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喝水,几个星期不吃饭,但是没有氧气的话,几分钟大脑就会死亡。
红细胞负责我们体内氧气的运输,它们通过血管往返于肺和身体各处,如果把血管比作公路的话,红细胞就是载着氧气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因此,要让红细胞能够快速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话,就必须保证道路通畅,也就是血管通畅。
但是,随着年龄和其他因素,血管会老化出现坑洞,游离在血管内的脂肪特别喜欢在这些坑洞里安家,它们逐渐抱团,久而久之,血管就会变得越来越窄。
其实让血管变窄还不是最危险的,毕竟红细胞还是可以在变窄的血管奔跑的。怕就怕血压一高,这些抱团在血管坑洞里的脂肪斑块从坑洞里跑出来,然后堵住血管,彻底把血管堵死。血管一旦被堵死,载着氧气的红细胞就彻底过不去,大脑很快就会缺氧,人就会晕倒,也就是中风。
前面我们说了中风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还没有特效药,因此在它发生前对它进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中风
对于中风的预防,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
中风的致病危险因素有很多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此外,有中风家族史、冠心病、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只要符合以上一条者,都需要提高警惕。
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小微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预防小措施:
高血压患者
做好血压监测是预防的基础,通过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高血脂症患者
应注意控制血脂各项指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检查若可服用降脂药,可通过药物来调节血脂。
糖尿病患者
应积极控制血糖,规律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
房颤患者
房颤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要重视抗凝等治疗以预防脑卒中。
普通人群也应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每天充足饮水,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防止过度劳累、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当然,除了预防,及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