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55.html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
通讯员张阳、黄睿、杨新光
“我实在是太幸运了,特别感谢医生对我的及时抢救治疗。”7月21日,两次中风均被成功抢救,67岁的魏先生面对记者时心情很激动。“我这一次中风,在手术台上,20分钟医生就给我开通了血管。在手术中我手脚就能动了。”
据记者了解,近日广东开启高温炙烤模式,热浪袭人,让原本在秋冬常见的脑卒中,在夏季也变得普遍起来。中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指出,7医院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患者已经比之前增加了1/3。
高温天气,进入“绿道”的患者增加了1/3
从7月8日起,广州的最高温度达到34℃,此后一路飙升。高温酷暑让很多人都吃不消。中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脑卒中一般在秋冬季常见,比如气温一下子下降十几度,急诊常常就会人满为患。最近高热天气,很多人外出活动,补充水分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上升,因而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另外,老年人在夏季由于饮食不洁,导致肠胃不适,特别是多次腹泻后,血液黏稠度高,也很容易发生卒中。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从7月份开始,进入高热天气,我们每个月统计进入‘绿道’可疑的脑卒中患者已接近例,已经比之前增加了1/3。”王艺东教授还指出,三四十岁的年轻一族,在夏季夜生活丰富,熬夜也变得频繁,由于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加上户外剧烈的运动、饮水不足等导致中风的病例也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均值得警惕。
医院后查明其基底动脉闭塞
外出散步饮水不足,魏先生第二次突发中风
回想起自己的中风的经历,魏先生及其家属均表示“太凶险了”。魏先生老伴说,“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7月8日上午9点多,天气比较热,当时太阳已经比较猛烈了,在外面走了30分钟左右,回来后休息看电视,不一会,他就说心慌、眩晕想吐,我一看他都吐在了马桶边上,当时他意识已经不清楚了,我赶紧把他扶住坐起来,打电话给女儿通知救护车。”
“13:10分魏先生被送进了中医院急诊室,走绿色通道,13:18分进入CT室,14:00进行静脉溶栓,14:25达到介入室;14:40分股动脉穿刺,15:00分血管再通。从入院到血管再通,只花了50分钟,这个抢救速度在高级卒中中心评估中可以拿到满分。”中医院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说,自从建立了卒中绿色通道后,医院救治卒中患者的时间大幅缩短。
其实,在给魏先生做介入手术时,还出现了神奇的一幕。“魏先生上手术台时,昏迷不清,在手术结束后,他立即转为清醒,躺在手术台上手脚都可动了。”
魏先生在年年底已经出现过一次中风,当时半个身子都是麻木的,医院做的溶栓治疗。没有想到时隔一年半又第二次中风。中医院神经科杨新光副教授指出,当时的CT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其脑干和小脑缺血半暗带高达ml。这意味着,脑部缺血范围较大,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危及生命。“患者的基底动脉存在先天性狭窄,加上天气炎热,喝水少,另外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这些均可能是魏先生第二次中风的重要诱因。”杨新光说。
闭塞血管开通后,原本昏迷的魏伯恢复清醒,四肢活动自如
卒中抢救并联共行模式最高效
生死就是一瞬间,对卒中患者来说,每一秒都很宝贵。每一秒3万多个脑细胞死亡,1分钟万脑细胞死亡。所以,卒中抢救就是与时间在赛跑。
卒中患者在急诊室,如何提高救治效率?唐亚梅教授认为,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并联共行模式最高效。救治卒中患者不再是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等逐一看病人,这种串联的模式会耽误时间,并联共行模式就是各个学科同步就地待命,在急救车上就配备了仪器、溶栓药品和设备,医院有专用的床位和停车位,急救车以最快的速度把病人传给急诊科,急诊科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旦发出了溶栓、介入等指令就按部就班执行,这样的模式能够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
许多脑卒中患者在中医院卒中中心得到成功救治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受访者提供
责编
陈亮
校对
何绮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