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的脑卒中患者与糖尿病难撇干系,糖尿病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christiney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一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首次急性卒中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2.3%,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6.4%。这意味着,每10个卒中患者中只有约3个人能与糖尿病撇清关系,再次证实糖尿病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强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加速内皮损伤、炎症因子……无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反之,短期降糖治疗则可有效减低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避免血栓栓塞悲剧。
分期血糖管理
当前,卒中后血糖管理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两个阶段,在全面风险管理为主的同时,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危害和避免低血糖事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出的《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建议:
*急性缺血性卒中/TIA(发病14天内)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血糖应控制在7.7~10mmol/L,10mmol/L时应该给予降糖治疗,急性期首选胰岛素降糖,并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对于血糖3.3mmol/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高。
*在脑卒中患者的长期血糖管理中,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小于7.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8.6mmol/L)水平;在保证不发生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些患者可选择更加严格的目标HbA1c水平(6.5%)(平均血浆葡萄糖为7.8mmol/L),这些患者可能包括糖尿病病史短、预期寿命长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史、预期寿命短,存在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史长且应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药物都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考虑将目标HbA1c水平提高到8.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10.2mmol/L)。
*对于任何类型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推荐当血糖持续大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推荐目标血糖浓度为7.8~10.0mmol/L;目标血糖越接近以上范围低值可能获益越大,对于部分患者,只要不发生严重低血糖,6.1~7.8mmol/L的血糖可能是合理的。
医院内分泌科李玉秀教授强调,“血糖管理存在代谢记忆效应,即积极有效的血糖管理存在着持续保护效应,即使在干预结束后数年,这种保护效应仍然存在,可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风险。”
重视餐后血糖
不仅仅是餐后血液流向胃部可致餐后困倦,有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同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中国人的基因型、β细胞功能特点等因素,中国糖尿病患者更易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流行病学数据表明,82%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特别是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高达47%为“单纯”餐后血糖升高。
不仅如此,餐后血糖引发的血糖波动可反复多次冲刷血管内膜,致使血管内皮损伤,还可增加血小板反应性,进而促发高凝状态。因此,餐后代谢异常也是不可忽视的卒中风险因素,并更有效预测卒中风险。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建议:
*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该做到尽早筛查血糖,应尽早查空腹血糖和HbA1c,对空腹血糖小于7mmol/L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做OGTT试验,保证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尽早发现。
在中国,如果单纯筛查空腹血糖,将漏诊51.4%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李春霖教授嘱咐临床医生一定要牢记血糖筛查的“”原则--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血糖正常;5.6mmol/L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2型糖尿病。
她还特别强调,低血糖对脑卒中患者的危害往往比高血糖更可怕,“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继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积极干预胰岛素抵抗
作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的代谢综合征,即使血糖正常,但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抵抗,亦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皮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不言而喻。
美国伊利诺斯州碧城OSF卒中网主任、美国神经内科学会卒中部常务理事DavidWANGDavidWang教授介绍,今年新近发布的“卒中后胰岛素抵抗干预试验(IRIS)”将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作为判定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优选标准。HOMA-IR=空腹胰岛素(uU/ml)×空腹血糖(mmol/L)/22.5。
HOMA-IR3.0,提示胰岛素抵抗。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设计,还证实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事件。DavidWang表示,寻找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效益/风险的平衡点绝非易事。他提醒临床医生,在卒中二级预防应用吡格列酮时,还应警惕预防骨折不良反应。
注:文章整理自6月24-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医院内分泌科李玉秀、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李春霖,以及美国伊利诺斯州碧城OSF卒中网主任、美国神经内科学会卒中部常务理事DavidWANG所做报告。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lixinhui
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
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5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