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中70%的生存者有程度不同的残疾存在,国家每年花费在脑卒中患者的支出大约在亿元以上。患者或存在运动感觉障碍,或意识、语言、吞咽、认知,以及精神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不但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康复对脑卒中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那么,关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你知道多少?
一、脑卒中的“六字”康复目标:功能-活动-参与
即脑卒中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一般对于康复而言,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大目标:
第一个就是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这个是康复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不用长期卧床,不再需要其他人的照顾,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三个目标就是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对于一些处于工作年龄和年龄轻一些的患者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脑卒中有低龄化的趋势。临床上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发生脑卒中已经比较多见的。脑卒中的低龄化,造成了它对康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患者,如果你只恢复了功能,只恢复日常生活自理,对他来说可能还是不够,我们还要恢复第三级就是社会参与。最终的目标,能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他的家庭。
三个目标可以简短的说成六个字,即“功能-活动-参与”,这就是我们康复主要目标,也是我们康复能够达到的最主要的效果: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够重返工作岗位,能够重新开始他的工作。
康复以后,他的结局可以完全不一样,几乎可以用“天上和地下”来形容。
二、影响脑卒中康复的因素:
脑损伤程度、治疗时机、早期康复训练、年龄:
脑卒中后恢复到什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从原则上来讲,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最重要的是脑卒中损害的严重程度。脑梗塞或者脑出血造成的脑损伤的大小、部位,决定了整个预后。
第二,治疗是不是及时、恰当?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尽可能地控制疾病不再发展,使脑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程度。降到最低程度以后,就为康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就是康复。后期是否进行了早期、持续、正确的康复训练,这是决定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另一重要因素。
还有一些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更多的和患者本人的情况有关系。包括:1.患者有没有合并症、并发症。2.语言交流障碍。因为康复是需要和患者进行主动交流,要求患者进行主动配合,因此存在交流障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3.患者合并精神症状。4.认知功能障碍等。此外,大多数人认为,年纪轻的肯定恢复效果好一点,年纪老的可能恢复效果差一点。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在国外做了很多项研究,结论就是年龄不是影响康复效果一个因素。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发现一些年纪大的恢复效果就是会差一些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年纪大的人很多时候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合并症、并发症,有的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恰恰就是刚刚我提到的那些因素,来表现出对于康复的影响。如果患者单纯就是一个老年患者,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因素,他和年轻人经过康复训练恢复的程度是差不多的。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对于年龄的错误认识。因此,对于年纪大的患者也应当积极康复。
三、治疗开始的最佳时机:“康复越早,并发症越少,效果越好”
脑卒中康复治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康复治疗是最佳时期?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对康复效果影响有多大?
目前,从康复指南上讲,脑卒中后开始康复的时间,是24到48小时,也就是发生脑卒中后一天到两天以后,就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但是在我国,目前暂时难以实现。我们更多地用的是下面一个,就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康复训练。对于康复而言,有一句话,“康复越早,并发症越少,效果越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四、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如何预防脑卒中并发症呢?
并发症是脑卒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痉挛。痉挛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来说,主要表现是肌张力比较高。对于痉挛来说,最主要的是要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非常恰当的、合适的肌张力状态,换句话说是有利于康复训练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了以后,应当及时地以正确的抗痉挛措施来处理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废用综合症。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做过研究,长时间卧床以后,如果不进行主动性运动,基本在两周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的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第三个是误用综合症。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了以后,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主张自己在家练。但是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如果还在家练习,结果就不一样了。因为你自己不是专业人员,你进行不恰当的训练了以后,都会出现误用综合症。一般像“挎篮画圈”走路这种患者,很多都是误用综合症的结果。在我们康复行业里,有一句话,不是特别的准确,“错误的训练比不训练还要糟糕”。错误的训练造成了错误的模式。所以,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康复。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呢?其实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专业人员去做,最好是在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第四个,对于上肢而言,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症是上肢最常见的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表现的就是患者肩关节间隙比较宽,主要原因是瘫痪造成肩关节周围的肌肉无力,造成肩关节的半脱位。早期康复非常的重要,很多的并发症都是可以预防的。
第五个,下肢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误区解读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一些患者认为康复可以通过自己就可以完成,我不需要专业人员做,我自己就可以完成。但是因为康复训练针对的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等这些功能障碍,它的恢复专业性非常的强。从事康复治疗的,从医生和治疗师来讲,专业性非常地强,很多康复的内容,不是患者和家属就能完成
误区一:上网查资料,自己训练
误区二:康复就是扎扎针,做做理疗
误区三:不见效果就放弃
坚持康复训练非常重要。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康复原则:早期、持续、正确。这里面持续,指的就是康复要一直的做下去。一般认为,运动功能一般要6到12个月,语言障碍超过一年,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更长。没有毅力,没有耐心是不行的。对于这样的患者,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的话,你的功能就有可能能够接近恢复到你的最高水平。
特辑:近十几年来,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国外有研究报告,像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这样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很重要。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时经常走弯路或被误导,大凡行走的时候偏瘫侧上肢向胸部勾紧,同侧下肢在地上“划圈”的人都是未进行过康复治疗造成的。因此推荐: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Ⅰ级推荐)。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想要了解更多,您还可以白癜风有治吗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