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护士网()原创(领取稿费,请加小编)
案例来源
小程是一名在神经内科工作了五、六年的护士,自认为神经内科的操作无所不能。这天,一名脑梗塞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昏迷患者住院治疗,往病床上抬患者时,家属意外将胃管带掉,只好重新置管。护士小程三下五除二就备了用物,准备为患者重新置管。可是,胃管不是从口“钻出”就是盘旋到口腔中,反复了两三次,还是没有成功,小程气急败环的找到老师小孙,只见护士小孙让家属将患者取右侧卧位,当胃管插入14-16厘米时,将患者的身体向侧卧方向翻转20-30度后继续置管,很顺利的将胃管置入。小程惊讶的说:“老师,你这说平卧不算平卧,说侧卧又不算侧卧的置管体位,惊煞本小姐了。”小孙说:“你算说对了,我这是侧俯卧位置管,甚至还可以将侧转俯卧的角度再大些。”小程:“角度再大那不就成俯卧位了?难道还可以俯卧位吗?”小孙:“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些昏迷伴舌后坠的患者,通过体位的改变可以舌体由于重力作用而偏向前下方,从而暴露舌体和咽后壁、侧壁之间的空间,从而增加置管成功率。”那么,舌后坠患者如何增加置管成功率呢?1、侧位拉舌插胃管法:李小峰、蒋平、曹桂林等的研究《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人胃管的体位探讨》中提到当胃管置入14~16厘米时,助手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操作者即可将胃管顺利置入。2、托下颌置管法:孙娟、张莉、蓉赵坤的研究《脑卒中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研究进展》中提到,为舌后坠患者置胃管时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胃管插入14~16厘米时,助手位于患者左侧,用双手食指、中指勾住下颌角并向上提、向前拉,环指略微弯曲托起下颌的舌根部,拇指扶下颏向下压,使下齿槽超过上齿槽1~1.5厘米。3、床头抬高置管法:孙娟、张莉、蓉赵坤的研究《脑卒中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研究进展》中提到床头抬高30度至80度可减轻患者的咽反射,增加置管成功率,因为处于此体位时食管和气管近似于纵轴平衡,使胃管置人时能顺利通过口咽部。4、使用口咽通气道法:王瑞芳的研究《口咽通气道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中提到为舌后坠患者先置入口咽通气道,可改善舌体对咽后壁压迫,再按常规发放置入胃管,可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5、增加胃管韧性及硬度法:李萍、刘会玲、冯俊艳等的研究《留置口咽通气道卒中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比较》中提到增加胃管的韧性及硬度利于胃管置入。具体如下:(1)使用带导丝胃管:使用带导丝胃管来增加胃管的韧性及弹性,可增加置管成功率,但是此款胃管价格较高。(2)冷冻胃管:先将胃管带包装放入温度-15℃~-10℃冰箱中冷冻1小时,而后置入,可以增加患胃管的硬度,使得胃管容易置入。6、俯卧位置管法:李小峰、蒋平、曹桂林等的研究《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人胃管的体位探讨》中提到将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操作者,用润滑好的胃管从鼻腔轻轻置入,进入14~16厘米时稍停顿,取下头部软枕,放低头部,胸部垫6~8厘米厚的软枕,以增加口咽部与食管弧度,这种方法可减少置管时间,减少胃管呕出几率,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7、可视喉镜置管法:可视化喉镜、气管镜等可在直视下置入胃管,避免误入气管的发生,提高置入成功率。各位同仁,你还有哪些提高舌后坠患者胃管置入成功率的方法呢?参考文献:1、孙娟、张莉蓉、赵坤,脑卒中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研究进展,《天津护理》年4月第22卷2期。2、李小峰、蒋平、曹桂林等,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人胃管的体位探讨,《护理学杂志》,年5月第20卷第9期。3、王瑞芳,口咽通气道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年22卷11期。4、李萍、刘会玲、冯俊艳等,留置口咽通气道卒中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比较,《河北医药》,年1月第42卷第1期。5、刘俊格、刘宇璇,胃管置入术的改良及位置确认方法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年15卷3期。▼有件事麻烦您:便于文章第一时间推送给你,麻烦您在订阅号列表长按我们将“护士网”设为“星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