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感觉、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阻碍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如何降低脑卒中后各种功能障碍,一直以来是临床康复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临床上着眼于将中医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起来改善各种功能障碍,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最为广泛[1]。基于针灸、现代康复技术在适应证上有共同疾病谱这一论点,唐强等[2]系统研究了头针、体针、电针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治疗脑卒中的结合时机、结合点等,认为头针更易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特点,达到疗效最大化,凝练出“针康同步、动态治疗、整体康复”的脑卒中康复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出“针康法”这一概念,规范了其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围绕针康法的概念、指导思想、技术规范、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研究等展开综述。
1针康法
针康法是指头穴丛刺针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机结合,暨在头穴丛刺长留针期间进行各种康复训练[3]。针康法的核心体系是根据康复对象功能障碍的不同,选择头穴相应刺激区,进行丛刺、长留针、间断捻转,在留针期间运用各种现代康复技术同时、同步治疗。针康法已是临床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4]。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障碍选择顶区、顶前区丛刺,留针期间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吞咽、构音障碍选择项区丛刺,留针期间进行吞咽、构音专项训练;言语功能障碍选择双侧颞区丛刺,留针期间进行言语专项训练;认知障碍选择额区,平衡障碍选择枕下区;视力障碍选择枕区。
2指导思想
“针康同步、动态治疗、整体康复”是针康法治疗脑卒中的指导思想。在针康法的核心体系中,头穴丛刺的效应能够透过颅骨,刺激大脑皮质,直达责任病灶;康复训练作用于四肢,通过多次重复的动作,非侵入性刺激中枢系统,提高脑结构、功能的可塑性,两者双向调节、同时作用,促进受损脑功能的恢复。
2.1针康同步
在时间、空间上强调头针与现代康复同步进行,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生48h后介入针康法治疗[5]。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其疗效在一定时间内随疗程的延长而增加[6]。
2.2动态治疗
根据脑卒中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制定动态康复目标,不断调整头穴刺激区和康复方法,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头针治疗,打破以往静态头针治疗的论点,弥补了针灸治疗在神经康复学上的不足。
2.3整体康复
指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康复对象开展全面的康复。不仅注重躯体的运动、感觉障碍,也不忽视患者的认知、心理、吞咽、言语等障碍。既从中枢进行调控,又从外周进行刺激,同时直达责任病灶。
3临床应用
3.1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力低下或肌张力增高,平衡、协调能力下降等,也可由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等造成上肢运动能力下降,及足下垂、小腿三头肌痉挛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针对运动障碍均可采用针康法进行康复治疗[7—9],头穴刺激区选择顶区、顶前区丛刺,同时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研究表明,针康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10],纠正足下垂[11]、足内翻,减轻肩关节疼痛[12],改善关节挛缩[13],预防异常运动模式[14],降低肌张力[15]。
脑卒中后肌力低下是阻碍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脑梗死急性期开展肌力训练是康复的关键,马金龙等[16]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针康法治疗,采用肌力LovettⅥ级分类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患侧肢体肌力明显提高,说明在脑缺血急性期康复过程中针康法能够增加肌力,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平衡、协调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脑卒中后患者常出现踝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过度依赖视觉代偿,患者整合输入感觉信息的能力下降,导致保持身体稳定性的运动控制能力下降[17]。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邢艳丽等[18]选择针康法治疗,头穴刺激区选择顶区、顶前区、枕下区丛刺,同时给予患者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三级平衡训练,结果表明针康法能提高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的分值。头穴刺激区—枕下区直下为小脑,参与躯干平衡及随意运动的协调,因此针刺该穴区,其针刺效应能调控躯干的平衡能力。马力[19]采用针康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2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肺感染、脱水、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大脑不同区域损伤,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不同,左侧半球损伤为28%,右侧半球损伤为21%,双侧皮质同时受累时更常见,脑干损伤高达67%[20]。脑干损伤导致的吞咽障碍,选取头穴刺激区中的项区丛刺;大脑半球损伤的吞咽障碍,选取头穴刺激区中的顶区、顶前区丛刺。项区直下为延髓,针刺效应能到达延髓调控吞咽中枢,进而调节相应的吞咽肌群的运动。留针期间进行口咽部肌肉力量、咽反射、声门闭锁、体位调节等专项训练。边静[21]采用针康法治疗延髓麻痹,治疗3周后吞咽功能状态分级达到4级,吞咽能力明显提高,可正常进食。针康法同步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吞咽相关肌群的张力,改善局部脑区血流代谢障碍,促进吞咽反射弧的功能重建。
3.3语言功能障碍
语言(language)是通过应用符号达到交流目的,即符号(口头,书写,姿势)的运用(表达)和接受(理解)能力。失语症是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22]。郝跟龙[23]认为针康法是治疗失语症有效康复方法之一,能够改善运动性失语的口语和阅读能力,选择头穴刺激区的双侧颞区丛刺,配合schuell刺激法、旋律语调治疗法(melodicintonationtherapy,MIT)、实用交流训练法(promotingaphasics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