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撰写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近期在线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年4月第48卷第4期),在本次中国脑卒中大会「卒中防治整体化方案研究论坛」上,专家对其进行了相关解读,现将文章重点内容罗列如下。
评估与诊断
1.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I级推荐)。
2.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I级推荐)。
3.应进行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I级推荐)。
4.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I级推荐),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II级推荐)。
5.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II级推荐)。
6.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II级推荐),但在起病早期,应尽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I级推荐)。
特异性治疗
一改善脑血循环
1.溶栓
(1)静脉溶栓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I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h(I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lh,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I级推荐,A级证据)。
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在6h内,可严格选择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
使用方法:尿激酶万-万IU,溶于生理盐水-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如严密监护患者(II级推荐,B级证据)。
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I级推荐,C级证据)。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I级推荐,B级证据)。
(2)血管内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I级推荐,A级证据)。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可能减少时间延误(I级推荐,B级证据)。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医院进行动脉溶栓(I级推荐,B级证据)。
由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虽目前有在发病24h内使用的经验,但也应尽早进行避免时间延误(III级推荐,C级证据)。
机械取栓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情况下单用或药物溶栓合用可能对血管再通有效(II级推荐,B级证据)。但临床效果还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对静脉溶栓禁忌的部分患者使用机械取栓可能是合理的(II级推荐,C级证据)。
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补救性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发病8h内)可能是合理的(II级推荐,B级证据)。紧急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证实,应限于临床试验的环境下使用(III级推荐,C级证据)。
2.抗血小板
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mg/d(I级推荐,A级证据)。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mg/d),详见《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I级推荐,B级证据)。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III级推荐,C级证据)。
3.抗凝
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IV级推荐,D级证据)。
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h后使用抗凝剂(I级推荐,B级证据)对缺血性卒中同侧颈内动脉有严重狭窄者,使用急性抗凝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宄证实(III级推荐,B级证据)。
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尚待更多研宄进一步证实。目前这些药物只在临床研究环境中或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III级推荐,B级证据)。
4.降纤
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5.扩容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II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III级推荐,C级证据)。
6.扩张血管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7.其他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
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个体化应用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II级推荐,B级证据)。
二神经保护
理论上,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神经保护剂)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近20多年来国际上进行了多种神经保护剂研究,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十分令人鼓舞,但临床试验尚未取得满意结果,仍任重而道远。国内常用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如下: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
胞二磷胆碱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几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其在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单个试验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项荟萃分析(4个试验共例患者)提示:卒中后24h内口服胞二磷胆碱的患者3个月全面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与安慰剂组相似。另一项评价胞二磷胆碱对中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的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未显示2组间差异。
Cerebrolysin(旧称脑活素)是一种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其安全并改善预后。近期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提示,cerebrolysin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主要结局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重症卒中患者cerebrolysin治疗组显示获益趋势,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吡拉西坦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无定论。近期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外,还具有神经保护等作用。一项小样本试验比较脑梗死后停用他汀或继续使用他汀治疗的效果,提示急性期短期停用他汀与3个月时死亡或残疾增加相关。
推荐意见:(1)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I级推荐,B级证据)。(2)缺血性脑卒中起病前已服用他汀的患者,可继续使用他汀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3)上述一些有随机对照试验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其它疗法
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四中医中药
中成药和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患者意愿决定是否选用针刺(II级推荐,B级证据)或中成药治疗(III级推荐,C级证据)。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