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心内科李新等学者在《HeartRhythm》杂志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比较了左心耳封堵术(Leftatrialappendageocclusion,LAAO)与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oralanticoagulant,NOAC)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LAAO和NOAC作为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两种新策略,都只有与华法林的头对头研究,尚无直接对比研究。而且,在短期内难以完成LAAO对NOAC的直接比较研究。然而,随着LAAO和NOAC在临床应用中的快速增长,须对大量患者进行LAAO和NOAC孰优孰劣的决策,因此迫切需要LAAO和NOAC比较的循证医学证据。在这样的背景下,该荟萃分析综合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和真实世界中的观察性研究,首次系统评价了LAAO和NOAC在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方面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共计纳入6项RCTs和27项观察性研究,所有纳入研究随访期均超过1年。对RCT的荟萃分析,采用了新型的网状meta分析法(networkmeta-analysis)。网状meta分析法可以将传统的两两比较的meta扩展为同时将一系列多种不同治疗进行相互比较。通过这种分析方法,以华法林为桥梁可实现LAAO与NOAC的相互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RCT中,LAAO(Watchman)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性不如NOAC(OR:0.86),但在随访期(术后7天)发生的出血性事件(出血性脑卒中和大出血)更少。LAAO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华法林相当(OR:1.01),但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OR:1.93)。对观察性研究中事件发生率的荟萃结果表明,LAAO(Amplatzer和Watchman)术后随访期栓塞事件(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NOAC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在LAAO组和NOAC组分别为1.8/人年和2.4/人年;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人年和2.5/人年。值得一提的是LAAO组患者平均年龄比NOAC组高出约5岁,因此其发生栓塞和大出血的风险更高,但实际观察到的栓塞和大出血事件率均低于NOAC组。对LAAO组进一步按随访时间长短进行亚组分析,表明栓塞事件发生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随访2年后的栓塞事件和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随访1年时的事件率,提示LAAO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综合RCT和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考虑到患者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及口服抗凝药长期依从性可能下降等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或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LAAO可能是优于NOAC的脑卒中预防策略。
查看“心在线”既往“左心耳封堵与口服抗凝药”相关内容,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