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72岁,是个糖尿病患者,喜欢出门散步,以往走两站路不费力,今年以来走一站路就感觉双下肢疼痛、发冷,还有足趾麻木,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介入治疗后,两天就出院了,又能步行两三站路了。
何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老年等原因都可以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管腔狭窄、闭塞,引起一系列下肢缺血的症状。
早期症状:下肢感觉发凉,麻木,腿部肌肉出现痉挛,俗称“抽筋”。
运动后疼痛: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痉挛性疼痛,休息后好转;随着缺血加重,行走距离越来越短。
休息时疼痛:“静息痛”,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即使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养分供应不能满足组织的需要而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疼痛加重,必须积极治疗。
组织缺血坏死: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破溃、感染、坏死、发黑,最终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抗血小板、活血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血管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是国际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疾病最常用、首选的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益处
见效快,术后立刻恢复血流,减缓症状。
创伤小,恢复快,微创穿刺口仅为2-3毫米,不需要切开、缝针。
成功率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
有效降低截肢率,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截肢率比未采用积极治疗的患者低30%。
可重复性,对复发的患者,可再次实施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专家介绍
刘玉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兼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上海市介入放射学组委员、秘书、《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JVIR、CVIR、临床放射学杂志特邀审稿等职务。擅长肝癌、肝脏转移瘤、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子宫肌瘤、胃癌、食管癌、妇科恶性肿瘤等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氩氦刀消融治疗等;各种实体瘤的穿刺活检;梗阻性黄疸、食管梗阻、胃肠道梗阻。
长按识别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