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卒中概述
1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神经功能损害综合征,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再发率和医疗花费均高的特点。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显示,脑卒中是造成我国寿命年损失(YLL)的第一位病因,《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年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并且发病趋势年轻化。
二、缺血性脑卒中
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脑梗死,分为血栓性脑梗死和栓塞性脑梗死。
血栓性脑梗死
正常血管粥样硬化图中堵塞血管壁的物质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沉积物,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厚扩大,使动脉管腔变狭窄,最终引起动脉完全闭塞。缺血区脑组织因血管闭塞的快慢、部位及侧支循环能提供代偿的程度,而出现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正常血管血管栓塞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可能会卡在细小的血管里产生堵塞,引起急性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这种病突发性极高。
三、出血性脑卒中
1
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颅内出血,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主要划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脑出血是指因长时间的高血压或淀粉样血管病导致机体的小动脉或小穿支动脉破裂引起出血;而继发性就是由于自身血管畸形、颅内肿瘤、动脉瘤等导致出血转化、静脉窦血栓等因素引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失去弹性破裂出血正常血管血管壁受损变薄血管破裂出血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正常血管血管结构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四、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器官衰老及代谢功能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刺激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患病率也增高,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这可能与男性喜好吸烟,喝酒有关。在女性绝经之后,由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之前大。中年女性脑卒中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与妊娠相关的生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
3、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可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可控因素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来自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全球90.7%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10项可纠正的危险因素相关,这提示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脑卒中一级预防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脑卒中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复杂的疾病,各危险因素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因此,应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对已经确定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等,应该加强控制,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