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介入手术
年4月6日,湖南省脑血管病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年11月19日,两位老人突发脑梗,市一医立即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采用先进的静脉溶栓技术,及时溶解了两位老人脑部血管内的血栓。24小时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轻微言语含糊,肢体偏瘫症状也基本消失,可自行下床活动。
年1月27日,神经介入中心成功抢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4月6日,一行由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团队来医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验收年该院获批组建湖南省脑血管病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专家组在验医院承担的该项目建设成果——组织有序,管理有范,值得在全省推广,尤其对“脑卒中绿色通道”先治病后交费的建设称赞有加,真正体现了“医者仁心”,诠释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崇高理念。
年,市一医成为湖南省首批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年,市一医获批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医院”,并被评为脑卒中健康宣教工作优秀集体;
年,在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医院长黄仁彬荣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模范院长”称号……
多年来,医院始终肩负着抢救生命的重任,将脑卒中筛查防治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办实,并带动、引领着郴州乃至湘南地区脑卒中疾病防治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脑卒中:
国人第一死因,头号杀手
大脑支配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是调节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的中枢……由此可见,大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受不得半点伤害。
然而,脑卒中却高发于此。这是一种什么病呢?脑卒中也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也就是俗称的脑溢血和脑梗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6个人就有1人可能疾患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在我国,脑卒中是国民死亡的第一原因,头号杀手,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中,脑梗死又占据了70%—8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脑组织不能贮备能量,当脑血流完全停止5分钟以上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坏死,脑血管闭塞时,神经结构迅速丢失,每秒钟死亡脑细胞3.2万个,每分钟死亡脑细胞万个。因此,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的每一秒钟都很重要,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以脑梗死为例,脑梗死后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最迟在3-4.5小时rt-PA静脉溶栓或6小时内机械取栓开通闭塞血管,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是,一旦超过了这个时间窗,患者将失去溶栓或取栓治疗机会,即便是抢救回生命,也将遗留明显后遗症。
医院:
优化流程畅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将生命保护进行到底
虽然有着标准的救治时间,然而现实中,很多患者家属对脑卒中认识不够,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将患者医院,医院之后,又必须按照正常就诊程序去挂号、排队、缴费、检查及等待结果,然后再次排队、评估、缴费,等到所有流程走完终于可以开始溶栓治疗时,最佳治疗时间早已经错过了。有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急性脑卒中两小时内送入院患者溶栓率仅为9%,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数据!
年,在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诊疗经验,拥有精湛诊疗技术的医院获批组建湖南省脑血管病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并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改变传统模式,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让病人不因检查、排队而耽误救治时间。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真正落到实处!”借此良机,医院黄仁彬院长向脑卒中疾病的诊疗指出了新的高度。
医院中心医院副院长、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姚晓喜成为了该院创建“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具体实施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缩医院后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姚晓喜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一有时间就亲自跟踪每一个进行溶栓的病人,经过多次跟踪,他发现急诊挂号、交费、头部CT检查、检验科、接诊医生的溶栓意识、分诊人员与送病人工友急救意识等都严重影响了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急救,要畅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医院急性脑梗死救治流程。可到底应该如何优化呢?
医院将与脑卒中救治有关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CT检查室、院前急救、检验科和财务科负责人全部召集起来共同商讨,确立了“先看病后缴费”的救治原则,并确定了将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为目标的脑卒中急救流程。要达到这个要求,突出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多学科协作,相互配合,做到职责明确,无缝对接是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急诊科重在识别脑血管病人,做好初步筛查与分诊处理,然后由神经内科医师及时干预处理,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给予静脉溶栓处理,错过静脉溶栓时机但符合动脉取栓的,由神经内科介入医师手术取栓。检验科、影像科的责任在于提供快速便捷的各项检查,为病情确诊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神经内科还成立了卒中单元与神经疾病会诊中心,为患者提供系统完善的治疗方案。职责明确后,治疗小组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及制作便于识别的绿色通道专用图章。脑血管病患者一旦进入绿色通道,神经内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值班医生也将全部到位,患者在专人陪同下,凭借专用图章享受一站式服务,不等待、不缴费,化验、CT等各项检查流程无缝衔接,一路畅通直达溶栓。
经过这一次流程优化,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正式开通,当年大部医院至溶栓救治均从之前的2小时左右控制到了60分钟之内。
PDCA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不断周而复始优化运转。医院利用PDCA管理工具,对“脑卒中绿色通道”实施流程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优化。减少病人在院内的转运,医院将卒中静脉溶栓阵地前移:患者溶栓救治固定在24小时值守的急诊科,溶栓药物也确定放置在急诊药房。
年,姚晓喜带领科室相关人医院卒中中心学习,发现“脑卒中绿色通道”还可以继续优化。他们加强病人就诊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对CT拍照、抽血、拿药等每一个时间节点设定目标时间,严格实施,并每月进行质量分析,召开治疗组讨论会、工作总结协调会,持续改进治疗中的突出问题,提高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综合救治水平。
要提高郴州市急性脑梗死急救水平,打造高质量的脑卒中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内部工作,还必须加强院外工作,年,在市卫生计生委的主导下,市一医与全市42家医疗机构,共建郴州市急性脑梗死2小时救治圈项目。
该项目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建立脑梗死病情评估、急救、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构建以国家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为中心,覆盖车程2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救治圈,让全市脑梗死患者在黄金6小时内获得救治,提高急性脑梗死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年9月2日上午11时许,嘉禾县龙潭镇农民胡某在自家农田内收割稻谷,突然晕倒在田地里,家人以为其中暑赶忙给其喂服“十滴水”。家属们赶到事发地发现,胡某已经不能站立,紧接着出现了右侧手脚无力、面部麻木、说话不清的情况。于是家属立刻呼叫救护车,将医院救治。医院急诊科医生通过CT检查发现,胡某可能患“急性脑梗死”,当医院的相关专家,将其转院救治。
仅仅2小时,救护车就医院,这个时候,该院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救治团队已经待命,检查后发现胡某已处于神志模糊状态,右侧手脚完全不能活动,完全不能说话了。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半小时内完成患者头部CT及抽血化验,患者被确诊为左侧大脑半球大血管梗死,此时距离患者发病约6小时。
一系列术前准备完成后,医院介入手术室,从患者的股动脉进入,20分钟完成造影,接着应用支架取栓器,取出了数个血栓,使患者血液得以流通。经过半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复查造影显示闭塞大脑中动脉完全开通,胡某右侧肢体当时便可以活动。术后第二天,胡某右侧肢体活动和言语功能已完全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这仅仅是多年来医院不断创新优化的“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的一位患者。自年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以来,医院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DNT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到目前为止,完成静脉溶栓余例,动脉溶栓取栓40余例,手术例数和疗效均在全省领先。
同时,作为示范基地的科研组成部分,转化医学研究所脑血管病实验室在脑血管病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发现了一种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CCM1基因突变、筛选出5种与脑卒中早期诊断和预后跟踪密切相关的非编码RNA等,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郴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4项,已授权专利1项,发表科技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主编或参编专著4本。(唐丽吴蕾)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