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选患者分为实验组25人及对照组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吸痰、拍背、翻身、清洁、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活动等;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生活能力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生活能力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护理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患侧上肢、肩和手的浮肿、疼痛及皮温升高,被动活动时疼痛,本病的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主被动活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康复锻炼(1)。
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发生率为12.5%一70.0%。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护理不当导致患侧上肢过度牵拉、外伤、自身免疫系统等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患者自身高位中枢的躯体感觉损害有关。
目前国内外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神经阻滞及手术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2)。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帮助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卒中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年8月至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SHS患者40例,符合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及SHS诊断分期标准(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肩关节原发性疾病、颈椎病等;②80岁以上高龄患者;③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选患者分为实验组25人及对照组15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2.方法
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吸痰、拍背、翻身、清洁、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活动等治疗,为期4周。
2.2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
(1)对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进行康复护理教育:入院后由主管护师组织学习小组,对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进行相关教育。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以患侧上肢的摆放为重点;体位转换的方法,如何避免对患侧上肢的外力牵拉;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均衡;帮助患者设定合理的康复训练目标;对于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的患者,应及时告知患者家属,通过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树立信心等。
(2)良肢位摆放:①仰卧位:头部下方放一高度适中的枕头上,患侧肩下垫一软枕使肩关节与健侧肩关节保持处于同一水平,保持患侧胛骨向前突、肘腕自然伸展,放在枕头上,手指分开。②患侧卧位:患侧肘腕关节自然伸展,掌心向上,手指分开,肩关节屈曲90°。③健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90°,上肢自然伸展,并放在软枕头上方,手呈外展位,手指分开。
(3)支具的佩戴:软瘫期,在坐位及站立位时应正确使用上臂吊带和肩吊带,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时停止使用,同时避免长期悬吊,防止造成肩关节内收、内旋畸形。
(4)主动与被动活动:在不引起患者肩关节疼痛的情况下被动活动肩关节。包括使肩肱关节屈曲;肩肱关节外展;肩肱关节内、外旋;肘关节屈曲、伸展;腕、指关节活动。bobath握手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1次/日,每次30min。
(5)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冷水温度约10°,热水温度约40°,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浸泡10分钟,每天可做2-3次。
(6)缠线法:用1-2毫米宽的线,从手指远端向近端快速、有力地缠绕每一根手指至指根部,每根手指都缠绕后,最后缠手掌,缠到腕关节为止,再从远端一一解开绳子,每天反复进行。治疗周期为4周。
3.评价方法
①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包括33项,每项评分0~2分,共66分,总分越低,障碍越重。
②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10项内容,总分分,分数越低,障碍越重。
③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痛0分;疼痛无法控制,10分。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评定。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实验结果
5.1两组病人FMA评分比较,见表1
5.2两组病人ADL评分比较,见表2
5.3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见表3
6.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上肢功能的康复,同时阻碍病人整体康复进展,影响病人生存质量。其病因可能与患肢长时间处于非良姿位、过度掌屈位、未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患肢进行输液、过度腕背屈等有关。其发生机制尚未确定,可能与脑卒中患者交感神经受损、患侧上肢肌张力异常、异常运动模式等有关(4)。
由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侧上肢的功能。对陪伴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避免意外损伤(5);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避免过度牵拉(6);运动可以改善偏瘫侧肢体的关节活动度,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充分发挥“肌肉泵”功能,利于水肿吸收;缠线发及冷热水交替浸浴法可促进血液循环(7)。
参考文献
(1)贾敏,刘志华,于晓明.脑卒中偏瘫肩痛病人的超声图像表现[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9(2):-.
(2)滕海英.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30(6):.
(3)李涛,宫萍,周谋望.脑卒中早期病人肩部病变损伤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8(8):-
(4)吕慧颐,郝建红,周卫红.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肩痛病人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9(2):-
(5)张晓莉,唐朝正,贾杰.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0(3):-
(6)姜波.三环类抗抑郁药辅助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冲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34(11):-.
(7)李 燕.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护理[J],,9(4):
本期编辑:June
本文系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