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血栓大小和血管堵塞部位:
1、大脑中动脉闭塞,溶栓再通率较高。因其管径相对较粗,血流速度快,血栓新鲜质软,栓子体积小,易被溶解或被微导丝推送至远端,使远端及周围相应侧支循环的供血得到改善。
2、颈内动脉闭塞,溶栓效果低于MCA。原因是颈内动脉的起始部、虹吸部、分叉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易发生血管狭窄,其栓子体积大且陈旧。
3、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溶栓再通率最低。基底动脉闭塞的原因多为血栓形成,以小脑下前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为界将其分3段,梗死好发于近段和中段。因其血管狭窄且侧支循环少,所以预后差。
二、给药时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挽救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尤为重要,能否在限定时间内再通血流灌注,是决定脑组织损伤可否恢复的关键因素。这个尚可恢复IP功能的时间段就是治疗时间窗。虽目前尚无时间窗统一标准,但学术界公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越短,预后疗效越好。
三、溶栓药及其剂量
溶栓药剂量适当增加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但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脑出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溶栓药的耐受性较小(相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继发性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增高与溶栓药物剂量过大有直接的关系。
四、给药方式
动脉比静脉给药溶解血栓的效果好,血管再通率要高一些。但动脉溶栓治疗延误了给药时间,两者平衡,临床效果相差不多。动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与动脉导管技术也有很大的关系,对某些患者而言,采用接触性溶栓治疗是提高血管再通率的关键。
加速静脉给药,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临床研究表明,血栓能否溶解与血中药物浓度有关,快速滴注rt-PA可溶解新鲜血栓,滴速快,出血风险相应增高。
五、其他因素
1、血管侧支循环好,由于溶栓药易于到达血栓部位,血栓易溶解,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2、血管完全闭塞血栓不如闭塞不全血栓易溶解。
3、富含血小板的血栓不如血小板含量少的血栓易溶解。
4、血栓形成时间越长,溶解越难,陈旧性血栓则很难溶解。
5、对同一部位的血栓而言,由于脑栓塞的栓子易于移动,故脑栓塞较脑血栓形成容易出现闭塞后的血管开通。
6、并用抗凝药物(如肝素)血全易于溶解,血管开通率高。
主办单位:
医院
石家庄市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石家庄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
主编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