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付小兵.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J].中外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1(3).
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神经功能损害后遗症,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是在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对认知功能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一、脑损伤与认知障碍
脑的损伤主要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和卒中。TBI是由于颅脑的机械性创伤所致,既可能直接导致伤者死亡,也可引起伤者运动功能缺陷、学习及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神经损害后遗症。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出血性(脑内自发性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0%。无论是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都将造成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神经组织的损伤及继发性病理损害的级联反应。脑卒中所致的长期昏迷、偏瘫、认知障碍等已成为致残的第一位疾病。
1.TBI与认知障碍:有研究证实TBI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包括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脊髓侧索硬化等,其中创伤与AD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研究发现,除了中、重度TBI可引起认知障碍外,轻微TBI也可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最终影响认知功能。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在消除年龄和教育水平方面的差异后,十年之前有过轻微TBI的人群,其在记忆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有TBI病史的患者双侧的海马区组织也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TBI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细胞损害、神经递质异常、炎症反应、自由基氧化损伤等密切相关。当TBI伤及脑实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如额叶区和海马区受损可导致较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2.卒中与认知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卒中存活患者发展为认知障碍或痴呆的概率高于创伤。卒中继发的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AD的最常见痴呆类型,卒中患者痴呆的发病率约为31.8%,在这之中有28.4%合并AD,28.9%的患者在首次卒中后合并痴呆。
二、认知障碍的机理
1.胆碱能学说: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提出了记忆下降胆碱能学说。在梗死灶和梗死灶远隔区域中均可发现弥漫性的神经递质紊乱,其中以胆碱能递质缺失最为显著,尤其是在血管性痴呆和多梗死灶痴呆患者。由于胆碱能在调节脑血流和认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风患者神经递质紊乱确实存在,并且可以影响认知功能。也有学者认为卒中导致的认知障碍与胆碱能神经元丢失有关。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NGF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以及突触连接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熟的神经元来说,NGF主要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有研究发现,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基底前脑神经元(BFCN)对内源性的NGF是高度依赖的,并且在BFCN表面TrkA是高度表达的。根据BFCN逆行转运NGF和AD发病关系的研究,认为NGF与AD关系密切。BFCN作为NGF最主要的作用靶点,NGF可以协助该部位胆碱能神经元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和年龄相关性萎缩。在认知障碍患者中,当基底前脑处NGF的量减少时,胆碱能神经元丢失。
2.细胞凋亡:认知障碍与神经元凋亡有密切关系。神经元作为一种最长寿的细胞之一,其死亡主要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神经元凋亡程序的主要启动分子包括:Apaf-1(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Bcl-2家族以及caspase家族蛋白。在一些神经退行性变的疾病中,特定蛋白也可以启动相似的神经元凋亡程序,如AD的淀粉样纤维蛋白(Aβ)。Aβ沉积会激活小胶质细胞,最终又可导炎症介质的产生并进一步加快Aβ的形成,这些炎症介质主要有TNFα,INFγ,通过PKC和MAPK信号通路,最终可激活caspase,而诱导细胞凋亡。
Tobecontinuiing......
广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