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意义及时机选择
一、我国脑卒中现状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致残率高为特点,是第一位的致残因素。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2%,高于欧美,与日本相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万,我国现存卒中患者约为万~万,约40%的患者会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会留下严重的残疾。约70%-8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由于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
在对卒中患者的早期认识中,卧床可能是比较安全的,可以减少病情进展的机会,为免加重病情而不适宜进行康复训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卒中患者的预后,明显减少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痛、失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异位骨化、孪缩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早期康复能够促进由脑卒中引起的各种障碍的康复,如吞咽困难,失语,认知障碍等。总之,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康复结局,缩短康复周期,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或社会;同时,早期康复的介入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节约了社会资源。
早期康复包括肢体摆放、关节活动范围被动训练、早期坐位训练、健侧肌力增强训练、呼吸训练、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坐位耐力训练、翻身、坐起、进食、言语、心理训练等。
三:康复治疗理论基础
尽管目前神经康复的基本原理尚不十分清晰,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是目前普遍被接受的神经康复理论,从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角度出发,脑损伤后产生的炎性反应具有神经毒性,加重脑损伤、阻碍神经重塑。这些方面将阻碍脑损伤的恢复,降低康复效果。早期康复可能降低或解除这种远隔抑制机制,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加速康复进程,提高康复疗效。
四:脑卒中的康复时机
一般认为脑卒中发病后尽早康复。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较为适合的,如果条件允许,病情平稳后24小时即可进行康复。关于卒中后康复的时机与国外报道相近,我国的研究更注重个体化原则。早期康复不但要尽早介入,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给予一定强度。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的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配图来自于网络,如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