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目前已是我国第一位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研究显示48%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高血压已成为脑卒中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世界高血压日」,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高血压—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可以预防的和不可以预防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必然增加。这些不可预防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基因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不能把控,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那么,可以预防的因素包括哪些呢?
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Lancet)上的INTERSTROKE研究是一项关于卒中危险因素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该研究在全球32个国家纳入近例受试者。确立了脑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
上述10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90%的卒中风险。换句话说,90%的卒中都是这十大危险因素造成的,如果预防了这十项可能就能够预防90%左右的卒中发生。
而在这十项危险因素中,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高血压(指血压≥/90mmHg,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与48%的卒中发生相关。
高血压一定要治疗
高血压是为数不多的既增加脑梗死又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相对发病风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风险增加46%;
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死亡率翻倍。(Lancet.Dec14;():-13)
高血压对脑血管的危害这么大,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高,目前我国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约为30%左右。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明显提升,但是还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高血压、超过一半的人没有治疗,仅有约14%的患者能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如此可见,高血压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有多大了。当然高血压还不仅仅危害大脑和心脏,对其他很多器官都有危害。
如何发现高血压?
要治疗高血压,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高血压。因此,定期的测一测血压是一个好习惯。测量血压应该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符合标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并定期校准。高血压的诊断应该以诊室测定的血压为准。
在《版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对高血压的诊断做出了如下的推荐:
(1)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
首诊发现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2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2)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
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见表1
确诊为高血压后如何治疗?
前面说了如何诊断高血压和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确切关系。由此我们知道高血压绝对不是小事,一定要治疗。
其实,相对于前面提高的其他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治疗高血压还是相对容易和简单。比如戒烟和减肥等,我相信难度会远大于治疗高血压吧。那么,高血压该如何治疗呢?
笔者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都是吃降压药啊。其实,对于很多的疾病,吃药并非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高血压也是。
在高血压的治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也应该贯穿至高血压治疗始终的是生活方式干预,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应该贯穿于高血压治疗的始终。生活方式干预简单来讲就是要做到: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具体如下图所示。
这里面其他不用多说,重点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