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9日
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
本次宣传主题是
“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和预警信号有哪些?
如何尽早识别和预防脑卒中?
《中国卒中报告》发布: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22%,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60-70%。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肥胖等。
脑卒中有哪些预警信号?
口眼歪斜,流口水,眼前发黑,看东西重影,突然眼皮耷拉下来,胳膊和腿无力、麻木,晕倒,突然头痛,走路跑偏,站立或走路后头晕,整体觉得像睡不醒,爱忘事儿等现象,都提示可能会出现脑卒中。
如何尽早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可防可治,根据“中风”和“BEFAST”口诀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简便有效。
“中风”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BE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有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必须立即拨打获得医疗救助。
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主要是以避免危险因素为主:
控制高血压
70%-80%的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高7倍。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如果血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就可能导致脑内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出血。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90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mmHg。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使脑卒中的发病提早约15年,使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约3倍。成人应定期测量血糖,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动,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
控制高血脂
单纯的血脂升高不会引起太多不适,常不被察觉,但危害极大,被称为“无声杀手”。血脂检查可以尽早发现LDL-C升高,尽早预防冠心病、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6个月)检查血脂。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基础:
戒烟限酒
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HDL-C等,被动吸烟同样有害。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ml(一瓶),葡萄酒<ml(四两);女性饮酒量应减半。
适当体育锻炼
定期体育锻炼可通过耗能、促进脂质消耗,来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建议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适度体力活动,每周至少三次。
良好饮食习惯
推荐低盐、低饱和脂肪酸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总脂肪入量<30%/日摄入能量,饱和脂肪入量<10%/日摄入能量,胆固醇入量<mg/日,钠盐摄入<8g/日。成年人的体重指数应<28或腰/臀围比<1,体重波动范围在10%以内。
定期体检筛查
发生脑卒中之前,一般患者都会有血压升高、头晕的现象。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大的人群来说,一旦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尽快就医治疗,以减少病情对身体的伤害。对于没有患病的人群来说,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在自己身体出现问题时,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特别是脑卒中,越早发现对后期的治疗越有利。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