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及在治疗中的废用、误用,可引起多种继发障碍,如骨质疏松、肩痛、肩手综合征、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脑卒中的继发障碍多由卧床时间长、训练和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延缓了康复过程,影响康复效果。
3.1骨质疏松
脑卒中偏瘫后长期卧床,负重减少会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引起一系列症状,易导致骨折,且预后较差。
推荐意见:①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早期床边康复训练4周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负重练习前,应再次评价骨密度(Ⅱ级推荐,B级证据)。②建议脑卒中后减少卧床时间,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骨质疏松(Ⅰ级推荐,A级证据)。③建议采取环境调整或环境改造的方式,预防跌倒以及由此造成的骨折(Ⅱ级推荐,B级证据)。④可考虑应用减少骨质流失的药物改善骨质疏松,对维生素D水平降低的患者进行药物补充(Ⅱ级推荐,B级证据)。
3.2中枢性疼痛
脑卒中患者出现疼痛可能是原有疼痛症状恶化,也可能是脑卒中的直接后果。脑卒中后疼痛包括由于痉挛、肌肉无力造成的关节痛、头痛、中枢性疼痛及肩痛。对疼痛的预防、评价及治疗应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poststrokepain,CPSP)发生率为2%~8%,是一种表浅的、烧灼样、撕裂般或针刺样的感觉,通常因触摸、接触水或运动而加重。
推荐意见:①推荐使用0~10分量表评价疼痛(Ⅲ级推荐,C级证据)。②推荐进行全方位的疼痛管理,包括:可能的病因,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质、量、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③推荐使用小剂量的中枢性镇痛药如阿米替林、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及抗痉挛药,可能对神经性疼痛有帮助,使用时要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Ⅱ级推荐,B级证据)。
3.3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发生在脑卒中早期,也可以发生在中后期,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发生率为5%~84%。
推荐意见:①脑卒中早期避免用力牵拉肩关节,局部经皮电刺激、持续肩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护肩关节等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肩痛(Ⅱ级推荐,B级证据)。②应避免肩部过度屈曲、外展运动和双手高举过头的动作,这些活动很难控制肩部外展范围而导致肩痛(Ⅰ级推荐,B级证据)。③功能电刺激可提高肩关节无痛性活动范围,减轻疼痛程度(Ⅱ级推荐,B级证据)。④对痉挛造成的肩痛,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减轻肩痛(Ⅱ级推荐,B级证据)。
3.4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于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局域疼痛综合征(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