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步行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超过6个月的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会进入平台期,进展很缓慢或停止,肢体的运动障碍情况也趋于稳定。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training,TOT)则能根据患者现有的功能障碍状况,客观地分析影响功能障碍的因素,以改善患者的ADL能力和提高生存质量为最终目标,使其在获得功能重组的同时能更好地将功能向实际的生活情景转移。本期小编将重点介绍一些可操作性强的躯干及下肢的TOT康复方案。治疗前准备工作首先需评估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坐位和立位下躯干的平衡控制能力、下肢负重能力、患侧下肢廓清障碍的能力和步行耐力,这里可以使用Fugl-Meyer下肢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Berg量表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患者的耐力等,然后根据患者主要的步行障碍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TOT步行方案。早期可供选择的训练项目
①躯干肌和骨盆的训练:
患者仰卧,双手抱头,头和双足分别或同时离开床面上抬,加强躯干肌力量;患者仰卧位,进行双桥、单桥、动态桥式运动。每一运动均设定目标点,嘱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如桥式运动时,治疗师将手置于患者腹部之上5-15cm高度,要求患者骨盆抬高至腹部接触治疗师手掌,保持3-5s。患者可控制伸髋时,嘱患者伸髋位下骨盆向两侧运动接触位于其髋两侧5-10cm处治疗师的手,促进骨盆运动控制能力。
②坐位和立位下躯干平衡控制能力的训练:
坐在椅子上,向前、侧、后、上方够物活动,拾物训练等;站起后,保持双脚平行站立10s;站立位下,用手去碰超过自己手臂长度范围的不同方向上的物体;保持前后脚成一直线站立10s。
③下肢负重能力减弱的训练:
从椅子上完成坐到站转换;站立位,两腿平行分开站立或两腿前后并立,将重心由健腿转移向患腿,可用电子秤反馈给患者双下肢的负重情况。
④患侧下肢廓清障碍的训练项目:
卧位下,进行屈髋、屈膝、背屈踝关节训练;站立位下,由辅助患侧下肢迈步逐渐过渡到抗阻患侧下肢迈步。
⑤步行耐力差的患者训练项目:
如功率自行车、跑步机等。
图1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
进阶可供选择的训练项目①患侧下肢负重练习(健侧下肢要放在台阶上)
目标:
通过患腿承重改善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为后期步行的重心转换打下基础。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逐渐增加负重的时间,增加健侧下肢放置时的台阶高度。
②患侧下肢踏上台阶练习(健侧下肢要放在台阶下面)
目标:
在保持健侧下肢完全承重的情况下改善患侧下肢伸肌的向心性收缩能力,为后期步行的起步打下基础。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增加患侧下肢放置时的台阶高度,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
③健侧下肢踏下台阶练习(患侧下肢要放在台阶上面)
目标:
在保持患侧下肢完全承重的情况下改善患侧下肢伸肌的离心性收缩能力,为后期步行的落地打下基础。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增加患侧下肢放置时的台阶高度,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
④站立位下从踝关节背屈位进行提踵练习(即把脚后跟蹬离地面),双脚站在斜板上
目标:
增强踝关节跖屈肌从最大伸展长度到中等伸展长度时推进的力量,为后期步行的起步蹬地打下基础。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健侧下肢放在台阶上患腿单侧练习,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
⑤患侧下肢踏上侧方台阶(健侧下肢放置在地面上)
目标:
在保持健侧下肢完全承重的情况下改善患侧下肢踝关节外翻肌群向心性收缩的能力,纠正足内翻为后期步行的廓清能力打下基础。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增加患侧下肢放置时的台阶高度,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
⑥患侧健侧下肢交替跨障碍物练习
目标:
在保持健侧(患侧)下肢完全承重的情况下改善患侧(健侧)下肢踝关节背伸肌的向心和离心收缩能力,帮助患者实现步行的动态平衡。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增加患侧(健侧)下肢跨障碍物的高度,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
⑦转移训练:从椅子上站起来,向前走10m然后再回到椅子上
目标:
促进患者站立和步行之间或步行和坐下之间的平稳转换能力。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
⑧在节拍器产生的有节奏声音的提示下进行步行练习
目标:
改善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期间双侧下肢负重的对称性。
康复方案进展调整:
增加节拍器产生的提示音的节奏。
注:每节练习10min,台阶的高度由2.5cm,5cm,10cm逐渐增加。首先从2.5cm高度台阶开始练习,只有当患者在没有明显代偿及家属或器具的辅助下每节能完成20次练习时,才开始下一高度台阶的练习。注意事项①患者的训练应以安全为前提,防止摔倒发生。②根据患者训练完成的情况,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如调节椅子的高度、物体离患者的距离、地面的软硬(体操垫)、减重的分量、障碍物和台阶的高度。③训练内容最好和患者的ADL结合起来,并指导患者将所学的运动技能转移到日常生活活动中。④推荐每次训练60min(前面30min治疗师指导,后面30min由家属或护工监护完成)。⑤为避免下肢过高的肌张力对步行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可配合热疗、肌肉牵伸训练、站斜板、踝足矫形器、肉毒素注射等方法缓解过高的肌张力。参考文献
[1]张大威,叶祥明,林坚,等.下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6(8):-.
[2]唐朝正,丁政,陈昌成,等.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控制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37.
[3]NgSS,Hui-ChanCW.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文案策划总监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