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人口死因中首位病因。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的快速血管再通。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溶栓治疗的临床缓解率并不是很高。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技术开始走进临床。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几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并证实,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急性脑卒中可获得明显获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单纯溶栓治疗要有更好的临床缓解。
有手术必定就相连有麻醉相关问题。血管内治疗手术虽然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但很多时候这类患者仍然会使用到全身麻醉。国际上一项同时在12个卒中中心进行,纳入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仍有44%的患者使用到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可以使患者完全制动,减少患者因为体动给手术带来操作困难和操作风险,另外全麻会建立气道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但是全麻的患者更可能经历一个术中血压较低过程并且无法与患者交流。气管插管的时间延误也可能会延误血管再通时间(但有回顾性研究指出局麻虽然不需要插管,手术开始时间可能更早,但术中患者体动不配合会造成手术时间延误,最终血管再通时间并不比全身麻醉短)。
麻醉技术的选择是否会影响到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大量回顾性研究发现,清醒镇静麻醉可能经历一个更差的神经功能预后。不过,在这些回顾性研究里选择性偏倚导致这些研究论证强度并不高,病情更重(NIHSS更高)以及后循环卒中的患者更容易使用到全身麻醉,两组病例基线并不相同。另外,术中管理情况由于是回顾性研究也并不统一。所以这个问题的回答还需要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来证实。
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PiaLowhagenHenden等为此发起了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共纳入90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采用全身麻醉或清醒镇静麻醉。下图为该研究病人入选流程图:
该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
经CT检查证实前循环梗塞
NIHSS≥10(右脑梗塞)或NIHSS≥14(左脑梗塞)
发病时间≤8h
排除标准:
后循环梗死
合并颅内出血
在急症造影前或造影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发病前mRS≥4分或者合并其他血栓切除术禁忌症
麻醉医生担心麻醉安全问题而无法进行随机的患者(如气道保护性反射消失,烦躁,呕吐等)
该研究给出了假设,如果术中严格把控围手术期血压,能够避免手术期间严重的低血压,麻醉技术就不会影响神经功能预后。该研究采取的术中的管理策略:
全麻组:全身麻醉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诱导,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进行维持。术中监测血压,再通前血压维持在-mmHg之间。通气指标维持在统一标准。
清醒镇静组:给予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保持自主呼吸,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控制血压。再通前血压维持在-mmHg之间。
(具体细节有兴趣可查看全文,见文后)
结果发现,3个月时全麻醉和清醒镇静组mRS≤2的比例分别为42.2%和40%(P=1.0).两组以下情况皆没有差异:手术中血压降低、血糖、PaCO2、时间间隔,血管再通比率,24NIHSS,梗死体积和院内死亡率。
(篇幅缘故,此处只给出最终结果比较,基线值等情况请详看原文)
最终作者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期间采用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对卒中后3个月的预后没有影响。
当然,仅一项研究还无法完全彻底的证实这个科学问题,该研究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样本量问题,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医院麻醉科与同期也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ANVAS研究),该研究预计纳入例患者,目前该研究的protocol已被接收,预实验也基本完成,文章后期将会发表。最终的试验结果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产出,让我们一起期待吧。笔者相信CANVAS研究也将会成为该研究的很好的扩展与补充。
参考文献:
1.WangY,LiaoX,ZhaoX,etal.Usingre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