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涉及精神情感障碍、心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多个方面。音乐运动疗法(music-movementtherapy)是一种在运动疗法的同时,通过听音乐使患者的行为、情感及生理活动产生一定变化的治疗技术。它综合了运动疗法(exercisetherapy)和音乐疗法(musictherapy)两种治疗手段。近年来,音乐运动疗法在国外已得到比较系统的研究,并被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症、帕金森病、痴呆、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运动疗法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功能恢复是基于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和功能重组,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达到治疗效果。然而,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需经过长期、重复、枯燥的治疗过程,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能配合,但当发现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近年来研究发现,音乐运动疗法有利于培养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兴趣,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依从性,克服惰性,且长期坚持音乐运动疗法能增强康复治疗的效果。通过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住院卒中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发现在发病后两周内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音乐运动疗法的早期康复是有效的,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加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屈曲。
步态训练同时接受节奏听觉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步态以及生存质量。在研究中,尽管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FMA差值后发现,音乐运动疗法组的FMA差值显著高于运动疗法组,提示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肢体的运动功能仅仅是患者在功能层面上的一个表现,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则需要通过实际的活动来体现。为此,我们采用Holden步行能力评级来考察患者的实际步行能力,并让患者以最舒适的步速步行m后进行Borg评分,以评价患者的主观疲劳程度。考虑到患者在治疗前大多不能步行,这两项评定仅在患者治疗3周后进行。研究显示,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音乐运动疗法组患者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显著高于运动疗法组,且步行m后的Borg评分显著低于运动疗法组,提示音乐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并降低患者活动后的主观疲劳程度。目前认为,音乐运动疗法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机制,是因为音乐节奏属于节律性听觉刺激,它通过兴奋运动神经元调节肌肉的运动,运动系统对这种听觉刺激的反应非常灵敏。许多学者认为体内存在节拍器,它能控制人体进行节律性的运动,如行走、跑步、跳舞、奏乐等。当外部节拍如节律性听觉刺激出现时,内外部节拍能迅速趋向协调一致,并使动作的节律性大大增强,从而使肌肉能以一种更加理想、更加自然的方式运动,从而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增强了运动治疗的效果。Suh等研究了节律性听觉刺激对偏瘫患者平衡和步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节律性听觉刺激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长、步速和节奏。Schauer等研究了音乐对偏瘫患者步态训练的影响,12例患者每天在音乐的节拍下进行20min的步态训练,3周后患者的步幅、步速及对称性等指标与无音乐的运动疗法组相比较均有明显提高。
音乐运动疗法除了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还可显著降低运动后的主观疲劳感觉。多数学者将音乐运动疗法减轻运动疲劳的作用机制归结为注意受限理论和选择性感觉过滤理论,认为感觉转化为意识的处理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感觉能力的限制,愉悦的听觉刺激传入相对于中枢及外周疲劳刺激的传入更占优势。通过听觉传导,音乐刺激可以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边缘系统,并在大脑皮质音乐处理中枢的调节下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促进内啡肽合成,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产生放松和愉快感,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等,从而减轻主观疲劳感觉,增强运动的耐受性。Forsblom等对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评价音乐疗法对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结果显示音乐疗法可在脑卒中早期恢复阶段使患者的疲劳感下降,并改善患者的情绪。
此外,音乐运动疗法还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Kim等对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接受4周音乐疗法的实验组患者,其Beck焦虑调查表和Beck抑郁调查表均好于对照组患者,提示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情绪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了SDS和SAS自评量表,结果显示,音乐运动疗法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也显著低于运动疗法组治疗后评分。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谵妄、幻觉等现象,而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作用是复杂多样的,它可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其情绪平静,并减轻各种压力反应,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此外,音乐还具有生理、治疗、感情、记忆等效应,可调节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使人找到一种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从而达到治疗焦虑和抑郁的作用。
摘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第3期
作者: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赵秋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该文献全文
推荐阅读
运动康复专题课程-体态康复与疼痛处理技术培训
残障儿童的音乐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音乐治疗在脑卒中后康复的应用
听音乐也可以抗癌,谈谈康复期间如何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改善作用
欢迎加入康复医学交流群
众多康复同仁、大牛与你一起
探讨病例、分享资源!
机会难得,看到的小康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入群方法:,留言“加群”即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