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广义上指血供异常所引起的任何脑组织损伤。脑卒中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脑血管的血供区域一致。但出现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时,如心跳骤停引起的全脑缺血,则不属于脑卒中的范畴。
如何判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
每分钟死亡万个神经元细胞
判断危机记住FAST四个字母
以下症状即使仅出现数分钟
也必须立刻就诊或拨打电话
突然的颜面部、肢体的麻木或无力,尤其是在身体的一侧;突然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说话或理解困难;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伴有恶心、呕吐,肢体失去平衡或不协调;突然的不明原因的没有经历过的严重头痛,可有恶心呕吐
高危人群
原则上,年龄超过40岁的人都需要进行筛查。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
1.高血压病史(≥/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
7.肥胖(BMI≥26kg/㎡)
8.有脑卒中家族史
如何预防
1.了解您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找医生帮助控制血压。
2.如果有糖尿病,仔细听从医生的建议,控制血糖。
3.定期检查血脂,如存在血脂异常,寻找医生帮助控制。
4.如心律不规则,请医生诊断有没有心房颤动。
5.如果吸烟,请尽早戒烟!
6.如果饮酒,酒精总量男性不超过25克/天,女性减半。
7.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动。
8.低盐、低脂饮食。
9.学习、了解脑卒中症状。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
①主动参与: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因运动康复实质上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需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
②循序渐进: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康复量由小到大,康复内容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生活质量;
③持之以恒:出院后也应在家庭的帮助下持续进行康复锻炼活动,进一步提高行动、交流和日常生活的能力。
急性期训练方法
训练目标:为防止各种并发症,维持、恢复部分功能,可从病情稳定后即刻开始。
注意事项:先进行急救措施和临床治疗,防止复发和症状恶化,防止废用综合征,训练前后确认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训练方法:
①仰卧位的异常反射活动最强,不应经常采用;
②为避免压疮的发生,应及时进行体位的转换。在生命体征稳定并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每2~3小时转换一次体位;
③应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并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恢复期训练方法
训练目标:最大限度地改善运动功能,克服障碍,使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此期为训练的最佳时期。
训练方法:
①上肢运动控制训练
(1)上肢的控住训练:先将患侧上肢被动移到空间的某一位置,然后放手,指示患者将肢体控制在此位置保持不动;
(2)上肢定位放置训练:指示患者将定住的肢体由此位向上或向下运动,再返回原位。
②站起和坐下训练
(1)站起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向前方伸展,同时躯干向前倾,在此位置上慢慢站起;
(2)坐下训练:慢慢下降臀部,当臀部接近椅子时再抬起,反复数次,再坐到椅子上。
③站立与行走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训练方法包括站起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等。
后遗症期训练方法
训练目标:通过学习使用“代偿性技术”,如轮椅、拐杖等,充分发挥健侧的潜能、尽量克服瘫痪带来的影响、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小贴士
我国是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高发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国民的第一位死因。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如果不加防治,将来脑卒中发病很可能会发生“井喷”。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北京的脑卒中复发率占27%,我国临床资料表明门诊脑卒中患者约40%是二次以上复发。我国现幸存中风患者万,其中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此疾病的直接费用约为亿元,这还不包括患者死亡或残疾导致的劳动力丧失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株洲市贰胖文化会展传媒有限公司版面制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