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石蜡疗法(蜡疗)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蜡疗)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与疗效分析。方法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93例)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组(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应用石蜡外敷患肢,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瘫痪肢体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卒中瘫痪肢体常规康复训练前应用蜡疗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躯体平衡功能,减轻感觉障碍,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脑卒中;石蜡治疗;偏瘫肢体;康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致残率高达86.5%以上[1],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负担。我院对脑卒中患者行偏瘫肢体常规康复训练前给予石蜡局部外敷(蜡疗)偏瘫肢体,再行康复训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8年7月至9年12月例脑卒中患者,诊断符合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证实,存在肢体偏瘫,意识清楚,检查合作,可接受动作性指令,无明显失语,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93例,男53例,女40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2~9周,平均4.5周;脑出血43例,脑梗死50例;右侧肢体偏瘫53例,左侧肢体偏瘫40例;治疗组例,男52例,女55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2.5~9周,平均4.2周;脑出血50例,脑梗死57例;右侧肢体偏瘫55例,左侧肢体偏瘫52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病变性质、瘫痪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床上良肢位摆放,定时正确变换体位,关节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早期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综合采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法以提高肌肉张力等。治疗组先进行蜡疗,后进行与上述对照组相同的治疗。采用恒温蜡疗仪,方法:溶点为56℃的医用蜡,溶化后放入专用蜡盘制成蜡饼,厚约2~4cm,待蜡温冷却至45~50℃时,用纱布包平、包紧、防止蜡液外流,敷于患处,时间为30~60min,1次/d,15次为1个疗程。进行2~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1.3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石蜡的使用方法,应把石蜡置于专用容蜡器中溶解,不可直接加热溶蜡,以免引起石蜡变质或燃烧,注意防止水进入蜡液,以免因水导热性强而引起皮肤烫伤;
(2)脑卒中患者,多有瘫痪侧肢体感觉障碍,所以蜡温应控制于45~50℃,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皮肤,且蜡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同时蜡疗时要保持治疗部位静止不动,防止蜡块、蜡膜破裂而致热蜡液接触皮肤,引起烫伤;
(3)掌握蜡疗的治疗时机,蜡疗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中应用广泛,各时期均可使用,但原则上是待患者病情平稳,生命体征正常后即可进行,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1.4评定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定,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痛觉和感觉为评定指标,总积分为分。首次评定在开始康复治疗的第1天评定,以后每1个疗程后由同一负责医师进行评定。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2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
3讨论
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为中枢性瘫痪,其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质变过程,Brunnstrom将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分为弛缓、痉挛、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及分离运动和正常六个阶段[3]。因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控,原始反射被释放,导致偏瘫患者在不同阶段存在弛缓、痉挛及异常运动模式等。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关于痉挛的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是牵张反射增强的结果,由于中枢神经损伤,来自中枢对相应脊髓节段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减少,主要是通过中间运动神经元对γ神经元的抑制被释放,使肌梭兴奋性增高,当肌肉受到牵张时,众多同步兴奋的冲动沿着Ⅰa类传入神经到达α运动神经元,引起同步兴奋的α运动神经元数量增加,牵张反射范围扩大,反射增强,出现痉挛[4]。痉挛在肢体运动中肌肉对被动牵张的阻力增高,产生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严重的会造成患者运动障碍,日常生活不便和护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蜡疗是用加热溶解的医用蜡作为热介质,将热传至机体达到治疗目的,其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为:(1)蜡疗的温热作用可有效降低肌张力。从神经生理学分析降低肌张力的机制可能是:①活化Golgi键器(键梭内的感受器),键器官兴奋性增高,兴奋沿脊髓后角,经过一个中间神经元对脊髓前角细胞以及α和γ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使肌张力都下降;②抑制γ纤维活性:γ纤维活性降低,由神经元支配的梭内肌紧张程度因此而降低,而且这种由γ神经元肌梭Ⅰa类纤维α神经元肌肉所构成的环路反射因此而减弱,致使肌张力降低;③增加软组织弹性:石蜡中的油质和冷却凝固时对皮肤的压缩,能使皮肤保持弹性和柔软,对疤痕、肌键挛缩有软化松解作用,从而缓解由非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导致的肌张力增高[5]。(2)缓解疼痛:蜡疗能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组织水肿吸收、致痛介质排除[6],缓解因疼痛而产生的反射性肌紧张。在康复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抑制肌张力增高,缓解疼痛,是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和正常姿势反应的基础,有利于康复的进行。
蜡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由于受技术条件、资源(以前用蜂蜡)和认识的限制,蜡疗没有广泛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由于蜡疗的设备及手段已趋于完善,且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痛、疤痕形成等,亦有报道蜡疗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偏瘫后痉挛状态等神经系统疾病。王学峰等[7]报道蜡疗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偏瘫后痉挛状态,证实蜡疗可以缓解患肢痉挛状态。我院将蜡疗与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联合治疗方法较单纯康复治疗法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周士枋,范振华主编.实用康复医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29:.3于兑生,挥晓平主编.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4张通主编.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6.14.5王淑敏,刘淑君,韩艳华,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医药,9,31:.6边庆福.蜡疗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浅析.实用医学杂志,7,23:.7王学峰,何小英,王英.蜡疗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偏瘫后痉挛状态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8,23:.
原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医院神经内科韦仕菊、廖婵娟、覃保华三位老师撰写,如有偏差以原文为准。
ID:居家康复指南zhinan
致力于康复理念传播,居家康复知识普及!北京看白癜风光疗费用辽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