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成人第一大致残疾病。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正视卒中,识别卒中,预防卒中,减少卒中发生。
如何识别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脑出血。
脑卒中的主要表现
1.肢体瘫痪:单肢瘫痪、偏身瘫痪、四肢瘫痪等
2.感觉异常:面部或肢体的麻木、疼痛等
3.言语障碍:语言笨拙、言语不能、不能理解他人问话、声音嘶哑等
4.视力障碍:单眼视力障碍、偏盲、视物成双或斜视、视物变形等
5.头痛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站立或行走不稳、头痛等
6.颅神经障碍:口角歪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活动障碍等
7.记忆力障碍:记忆力完全及部分丧失,可为短暂或持续等
8.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等。
如何预防卒中
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脑卒中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生。
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药物控制治疗,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90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mmHg;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
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白蛋白或糖耐量试验。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90mmHg以下,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步降低。
心房颤动: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的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监测,决定进行何种抗栓治疗。
其他心脏病: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怀疑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可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脑卒中预防方案。
血脂异常: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査;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6个月)检测血脂。血脂异常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标值。首先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型决定。血脂异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为脑卒中高危/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1.8mmol/L(70mg/dl)以下或使LDL-C水平比基线时下降30%-40%。对于他汀类药物无法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非他汀的降脂疗法。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建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生活方式脑卒中高危患者(狭窄70%),医院(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的医院)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如无禁忌证,围手术期与手术后均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对慎重选择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70%),医院可以考虑行预防性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建议医院定期进行超声随访,评估疾病的进展。
饮食和营养: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食盐摄入量6g/d,钾摄入量多4.7g/d。增加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的摄入并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小于10%;每日摄入新鲜蔬菜~g、水果g、肉类5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g;食油每日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缺乏身体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肥胖: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
代谢综合征: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2个方面给予积极主动干预,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独立疾病进行管理。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治疗(包括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等)。
吸烟: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饮酒者不提倡大量饮酒。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酒者应适度,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应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满足每日推荐摄入叶酸(μg/d)、维生素B6(1.7mg/d)和维生素B12(2.4μg/d)。高血压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用叶酸。
口服避孕药:年龄35岁,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或既往血栓栓塞病史等危险因素的女性不建议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于那些使用口服避孕药,并由此而导致脑卒中危险增加者,应更加积极治疗已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在使用激素类避孕药之前进行血压测量和管理。
绝经后激素治疗:不推荐绝经后激素替代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
睡眠呼吸暂停:对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有条件时可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对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以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治疗。
偏头痛:对于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应重视脑卒中的预防。吸烟者建议戒烟。通过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可能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
阿司匹林用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在脑卒中风险足够高(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为6%~10%)的个体中,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进行脑血管病预防。对更高风险的患者(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疾病是合理的。
针对脑卒中,早期预防,早期识别,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女人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