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金晔康复博览”快速
由高血压引起的脂质透明样变性和中膜过度增生主要累及:①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穿通支(图2);②大脑前动脉的穿支,通常指Heubner动脉(图3和图4);③前交通动脉发出的穿通支(图5和图3);④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体穿支(图3);⑤由基底动脉发出,到达脑桥、中脑和丘脑的旁中央穿通支。在某些情况下,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穿支口微小粥样硬化斑块会堵塞穿通动脉(图6)。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闭塞的累及部位与脂质透明样变性有相同之处,但同时前者还可累及较大的动脉(例如颈内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前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膝状体动脉)。
图4冠状位尸解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白箭头)的分支。黑点区域(图片左侧)为内交界区。(FromPullicinoP:Lenticulostriatearteries.InBogousslavskyJ,CaplanLR(eds):StrokeSyndromes,2nde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pp-.)
图5脉络膜前动脉的供血范围
图6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病变的病理表现:(A)母动脉中的斑块堵塞穿支口;(B)母动脉中的斑块延伸至穿支中;(C)穿支口的微小粥样硬化。
外伤性或自发性血管壁撕裂引起的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包括颈动脉的咽部、椎动脉起始处至进入椎间孔之前的部分及椎动脉V3段(盘绕嘴侧颈椎至穿过硬膜进入颅腔前的部分)。在这些部位,颈部的动脉没有依附于其他动脉或骨性结构,因此活动性相对较大。颈部动脉管壁撕裂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的突然牵拉或直接的外伤。除去上述常见的夹层部位之外,其他较少见的形成夹层的部位包括ICA、MCA和VA的颅内段以及基底动脉。颞动脉炎最常累及ICA和VA即将穿过硬膜入颅的部分,以及眼动脉的入脑前分支。
栓塞
不同大小、性质和来源的栓子可堵塞不同的动脉。较大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有时可栓塞颅外大动脉,例如头臂干、锁骨下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等。而在心脏或外周动脉中形成的较小栓子常会栓塞颅内动脉,例如ICA、ACA、VA基底动脉、PCA以及MCA等,其中以栓塞MCA主干或其上、下干最常见。在前循环中,最常见的栓塞部位为MCA及其分支。动物实验发现,释放入ICA的微小异物会沿血流进人MCA的分支。而在后循环中,最常见的栓塞部位主要是VA颅内段、基底动脉以及PCA。此外,一些微小的栓子,例如血栓碎片、血小板-纤维蛋白聚集体、胆同醇结晶或其他自脂质斑块脱落的碎片,以及自心脏瓣膜或动脉壁脱落的钙化碎片等,可栓塞大脑或小脑的小穿支动脉、眼动脉以及视网膜动脉等。
脑出血
图7大脑的水平切面和脑干的矢状面,可见脑出血的常见部位。
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髙血压,其部位与高血压性动脉脂质透明样变性相同(图7)。年,Charcot和Bouchard首次提出了微动脉瘤的概念,他们认为脑出血是由微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即使患者没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突然升高的血压和脑血流量也可引起上述穿通动脉的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而脑血管畸形则可引起任何部位的脑出血;此外,累及蛛网膜下腔和脑皮质内中小动脉和微动脉的脑淀粉样血管病也是脑出血的原因之一。
图8颅内动脉瘤的最常见发病部位:(a)PICA;(b)基底动脉;(c)PCoA;(d)ICA;(e)ACoA;(f)MCA分叉处。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构成Willis环的各大动脉交界处。其中,最常见的是ICA-PCoA交界处、ACoA-ACA交界处以及MCA分叉处;另外,ICA床突上段、胼胝体周围动脉、VA-PICA交界处以及基底动脉尖也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图8)。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静脉畸形常位于靠近软脑膜或脑室表面的脑实质内、脑室系统内或蛛网膜下腔中;一些大的动静脉畸形有时完全位于蛛网膜下腔中。
二、对于脑出血引起的中枢性偏瘫相关治疗
1、小针刀:①头面部:Cl横突、CZ棘突、枕骨下项线;②躯干四肢部:喙突、C6、7棘突旁(双),盂上、下结节,尺骨茎突,豌豆骨;Ll、2棘突两侧,第11、12肋尖,腰骶三角区,股骨大转子,髌下脂肪垫部;踝关节内、外侧缘。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侧卧、俯卧位在治疗床上,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肌肉的起点、止点或肌腹的结节、条索,轻轻切开,进刀深度0.5cm或1cm。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min即可。
2、圆利针:①头颈部:头后大小直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②躯干四肢部:三角肌,大、小圆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前臂的手指伸屈肌群;腰大肌,骼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以及胫前肌。患者卧姿同上,分别对肌肉的起点、中点或止点采用圆利针行“扇形针刺”手法进行治疗,进针后感觉针下松动即出针,不行针刺手法,不留针。
3、针灸疗法
主穴:患侧相对应运动区(头针),上下肢阳明经穴(曲池,合谷,手三里),加用井穴放血。配穴:上下肢膀胱经穴或三焦经穴。流涎,面瘫,失语加用廉泉,人中,地仓,迎香;便秘腹胀加用天枢,中脘;尿潴留加用中极,三阴交。方法:每次选穴不超过20个,针后针上接G─2A针灸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型,频率次/分,留针25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4、推拿疗法
选病人仰卧位,滚患侧上下肢10次,拿上下肢六经5次,再被动屈伸上下肢3次。再让病人俯卧位,按揉枕下三角区,拿头五经,最后掌拍督脉10次,结束手法,推拿放在针灸之后做,疗程和针灸一样。
5、运动疗法:①保持优良肢位,多采用仰卧位及健侧卧位,预防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②被动和主动活动:将每个关节向各运动方向作被动活动20~30次,每日2~4次,同时让患者想象患肢活动;能主动活动肢体的患者尽量作主动活动,以预防关节粘连,挛缩,增强肌力。③步行训练:对肌力渐恢复的患者依次进行坐位、立位及步行训练,提高其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④协调运动:对肌力恢复的患者,指导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上下肢协调运动,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脱衣服、进食等,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6、埋线疗法:①取穴合谷、曲池、肩髃、外关、足三里、丰隆、环跳、阳陵泉;②将2cm长的3号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创可贴覆盖针眼。上述穴位1次埋入。20日后埋第2次。
(中国康复设备展采编)
欢迎您加入广州康复设备展微中科医院曝光资质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