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医学界临床药学”加
依达拉奉注射液最早于年6月由日本厚生省批准上市,在我国是年5月批准临床研究的化学药二类新药品种。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版》的治疗方案之神经保护章节中这样写道“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属于1级推荐,B级证据”。
该药应用广泛,其说明书适应症规定: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近年来,还发现了依达拉奉有许多新的用途[1]: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对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粘膜屏障有保护作用;对前庭蜗神经有保护作用等等。
众所周知,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现认为有效抢救“缺血半暗带”的时间窗为4.5h内或6h内[2]。同时,自由基通过对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而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引起缺血性脑损伤,表现为神经元死亡与脑损伤。
那么,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使用时是否也有治疗时间窗呢?临床研究显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吴海威等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时间窗较长,发病后1周内用药均能起到较好疗效,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3]。因此,说明书规定,使用依达拉奉尽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14天为一个疗程。
有大量学者做了关于依达拉奉安全性的研究,其中王蔚、印卫兵的研究显示: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例)占总例数(例)比例为3.27%;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率差异、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他们的结论是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4]。但同时,依达拉奉在临床应用的早期阶段因有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其中有患者死亡的案例是否与本品的使用有因果关系尚不能明确,在日本多次接受安全警告。因此,我国说明书规定:在本品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应特别注意。
另外,说明书特别提出的两点:
1、本品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且为了保证有效血药浓度,应30分钟内滴完。
2、儿童不应使用本品,孕妇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本品不能确定儿童、孕妇用药的安全性);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动物实验中有向乳汁中分布的报告)。
参考文献:
[1]郭忠、赵晋、马建秀.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18(7):62-6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8(4):-.
[3]吴海威、隋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时间窗研究[J].中国药业,,24(7):38-39.
[4]王蔚、印卫兵、柏建岭.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42(7):-.
本文为作者投稿至“医学界临床药学”原创文章,个中观点不代表医学界观点,如有错误请来稿指正,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出处。欢迎个人和机构联系合作,
为了能为药师带来更多的帮助,现征集文章以及其他临床药学相关原创文章,来稿请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zhaochenglong
yxj.org.cn,并注明姓名、职称、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等,稿费:50~,小编
白瘕风能治疗吗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