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指南上说脑卒中溶栓后24h内应避免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溶栓后是否能够合用抗凝治疗?
张微微教授:抗凝血药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它可以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达到防治血栓病的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常规合并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其安全性已得到证实。急性脑梗死后溶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但脑卒中溶栓有较高的脑出血发生率,卒中溶栓后即刻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安全尚无依据,主要是担心出血问题,尤其是脑梗死后的出血转化。卒中溶栓24小时后,如果需要抗凝,仍可以使用。
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否能用抗凝治疗?
张微微教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发病可有多种因素引起,如微血栓,脑血管痉挛,脑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原因。
TIA患者极易发展为脑梗死。因为TIA是一个综合征,是症状表现,所以治疗TIA仅仅诊断出TIA是不够的,一定要找到病因,包括心源性栓塞,原位血栓形成,低灌注等。若诊断为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特别是有正在形成血栓的证据,应该使用抗凝治疗。如果没有确定是心源性脑栓塞,又没有正在形成血栓的证据,还是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主。
问:脑卒中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是多少?其危害程度有多大?为了预防下肢DVT,抗凝使用时间应该多长?
张微微教授:下肢DVT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高,死亡率也非常高。脑卒中后,下肢DVT的危害程度还是比较大的。预防下肢DVT,可使用低分子肝素的预防用量,并注意早期活动、用弹力袜、避免下肢输液等,在尚未发展为DVT时就开始预防。临床上常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如单纯的下肢DVT患者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小时1次,5-7天之后改为口服华法林,监测INR值。
专家介绍:张微微教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白殿病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