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资料
男,15岁,3年前诊断为脑血管畸形,左侧肢体偏瘫,认知正常,经6个月训练后已可安全独立步行,家庭性步行,患足轻度下垂内翻,当时无明显的呼吸功能的问题。本次是来复诊,主诉为近半年来走路容易喘气,尤其是上即时坡度不高的斜坡,无已知心脏疾患。
检查:
下肢Brunnstrom5期,步行功能同前,无明显变化,胸背部张力正常;呼吸功能检查时发现:
1、右侧胸廓比左侧饱满,左右不对称
2、左侧肋间隙较右边明显
3、呼吸时胸廓活动减少,左侧比右侧明显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处理方案:
1、体外膈肌起搏刺激
2、肋间肌、膈肌手法刺激
3、左侧胸廓徒手抗阻训练
训练两天后表示胸廓徒手抗阻时能明显感受胸廓的活动,询问是否能每天训练两次,但是最近患者较多无法安排两次,于是就在后面的治疗中就加上
贴扎治疗
结果:
1周训练后,双侧胸廓活动度增加到2cm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每年都会问实习的同学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神经物理治疗PT,面对评估出来的患者的一些系列运动功能的问题,你会从哪入手处理呢?早几年多数回答是从骨盆从髋开始入手训练,这几年的回答是从头颈训练开始,看来以人体发育顺序为肢体运动训练为指导的思维开始深入人心,笔者通常也以“擒贼先擒王”来表示头颈训练的重要性。但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呼吸的训练甚至要比头颈训练要更加优先。
对于一些有气切、有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明显肺部问题的患者,我们相对会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