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现场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成立10周年。历史交汇之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底色更显厚重。
5月16日,会上传来好消息,医院拿回8项荣誉,院长王枭冶还应邀主持大会高血压与卒中论坛,该院的卒中防治工作结出硕果。
王枭冶院长荣获“十周年杰出担当奖”
王枭冶院长主持高血压与卒中论坛
国家互联网+移动卒中救治联盟常务委员聘书
其中,王枭冶荣获国家脑防委“杰出担当奖”,并被聘为国家互联网+移动卒中救治联盟常务委员;脑血管病神经内一区刘秋庭教授荣获“十周年精英楷模奖”,涂鄂文主任论文获大会百篇优秀论文;急诊科副主任王艳教授荣获首届“华夏杯”全国脑卒中静脉溶栓大赛第一名;肿瘤科副护士长邓培培等论文获大会征文三等奖。同时,医院再次被国家脑防委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刘秋庭教授荣获“十周年精英楷模奖”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中国脑卒中防治体系取得的长足进步,折射的是很多如医院一样的区域卒中防治单元,10年来在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帮助下,几代领导班子和职工,把卒中中心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民生工程”和“传家工程”,大力推进临床救治、防治网络、适宜技术推广、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建设,切实为国家计、为民生计的坚强定力和操守。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龙开超两次陪同王陇德院士到医院指导卒中中心建设,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的领导和参与下,年由医院牵头成立湖南卒中联盟,年发布湖南卒中急救地图,并以联盟为平台,在全省推行统一的标准、规范、流程和服务,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资格认证和质控督查,规范全省卒中中心建设,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涂鄂文主任论文获大会百篇优秀论文
刘秋庭是医院卒中防治专家,10年来一直坚守在卒中防治的第一线,除诊病、督查、教学、培训外,他从不缺席每一次社区筛查,不错过每一次“红手环”志愿服务,医院卒中中心自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10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卒中防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仍然任重而道远”。
王艳获首届“华夏杯”全国静脉溶栓大赛第一名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目前中国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年龄≥40岁居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年的1.89%上升至年的2.32%,推算年龄≥40岁居民卒中现患人数万,每年余万人因卒中死亡。我省受地域、饮食等因素影响,是国内卒中高发地区之一。
年中国卒中大会上提出,从年起,脑卒中筛查项目逐步由探索期、积累期进入到了产出期,要为国家及各地脑卒中长效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方法,为“健康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邓培培等论文获大会征文三等奖
医院院长王枭冶表示,虽然卒中凶猛、形势严峻,但是可防可治,关键要抓好卒中防治的“牛鼻子”,从根本性、系统性、长远性来着眼、着手、着力,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施治。他介绍,医院重点推进的“”战略,就是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高度,为打造卒中防治“湖南模式”进行的积极探索。
医院再获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战略就是“五个抓手、四个维度、三个阶段、两个平台和一个核心”战略。“即以学科建设、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核心技术、慢病联合为抓手,推进质量管控、层次治理、区域协同和流程监管,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管理,不断强化自身和联盟两个平台建设,实现一切为患者健康的目的”,王枭冶介绍。
据了解,卒中患者发病后的4.5小时是接受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越早治疗、越多获益。“”战略实施以来,医院平均DNT时间(患者到院到接受溶栓的时间)压缩到30分钟以内,最短DNT时间甚至达到4.5分钟。
省卒中防治办主任赵蓉接受授牌
作为湖南卒中联盟主席单位,该院联动全省家成员单位,通过在学科、科研、人才、管理等方面全力帮扶,不断提高卒中患者整体救治水平。
目前,湖南卒中联盟持续举办了8期全省静脉溶栓同质化培训,培养了全省家单位名专业医务人员。
医院参会人员合影
王枭冶表示,脑卒中防治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健康福祉,需要不断转变防治观念和工作重心,“十四五”期间将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和联盟内涵建设,联动全省,推进全省各级卒中中心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为患者、家属和社会提供卒中防治的全方位全周期服务。
END
供稿:程杰、赵蓉、胡冰玉
编辑:程杰
审核:程杰
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