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三高」人群的增多,心/脑血管硬化的患者日益增加。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就造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中风)。这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或致残最主要的疾病。
所幸的是,医学家们发现: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药——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凝集功能,因此目前服用阿司匹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基石。部分高危患者甚至需要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药治疗(简称「双抗」)。
随着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广泛应用,挽救了大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但是,「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所造成的胃肠道粘膜损伤又多了起来,胃肠道出血则是其最严重的副作用。
学习关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消化道损伤的循证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及认识水平。归纳目前已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损伤机制包括局部作用、全身作用。因此,即使通过直肠给药等方式,仍有可能造成胃出血。
2.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损伤在服药的12个月内高发,3个月左右是高峰,此后胃粘膜会出现耐受性。
3.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与给药剂量相关,每日毫克的剂量发生胃肠道出血的概率约为11.3%。
4.无证据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缓释剂能有效减低消化道不良反应。
5.氯吡格雷并无直接损伤粘膜的作用,但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使胃肠道受损粘膜修复受阻。
6.双药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单药治疗。
7.出血的高危风险因素包括:65岁以上、有溃疡或出血病史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合用其它解热镇痛药或激素。
因此,破解阿司匹林对胃肠道损伤的策略包括:
1.在开始服药的头12个月(尤其3个月)内加强监测,如有胃肠道不适要重视,应积极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消化道粘膜受损情况;
2.阿司匹林尽可能使用最低剂量,以减少胃肠道损伤的风险及程度;
3.存在上述出血高危风险的人群,应同时合用抑制胃酸药物(「拉唑」类药物),可有效预防出血;
4.对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服用阿司匹林前清除幽门螺杆菌能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
临床上,最使医生抓狂的情况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出现胃肠道出血。此时的两种疾病都可能是致命的,而治疗却是相互矛盾的!治疗如同走钢丝,需要保持微妙的平衡。
即使未发生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如果出现胃肠道出血,也会出现两难选择。停服阿司匹林可使出血易于控制,但却会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上升。医生需反复权衡心血管病情与消化道病情的危重程度,尽早恢复使用阿司匹林(最好7天内)。
文
吴医院副主任医师
编辑
李晴投稿
liq
dxy.cn题图
shutterstock
参考资料: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