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在中国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为第一大死亡病因,脑卒中具有“三高”特性——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公众也逐渐认识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常见病因。然而,还有很多原因,并未被大家所熟知。
刘式威主任指出:除了上述常见的病因外,诱发脑卒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其中颈动脉夹层诱发的卒中,在中青年病人中多见,需引起重视。
什么是颈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是指由于脑动脉因各种原因发生内膜局部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分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动脉夹层会激发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颅内血管闭塞,最终导致“急性脑梗塞”。
引发颈动脉夹层的诱因有哪些?
刘式威主任介绍
颈部的剧烈活动、颈部不适当的按摩或微不足道的颈部创伤,是已知的引发颈动脉夹层的潜在机械触发因素;剧烈咳嗽、擤鼻涕,或从事某些体育活动(如举重、羽毛球、高尔夫球、网球等),以及大幅度转头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而高血压、纤维肌发育不良、近期感染等也是颈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危因素。
颈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
局部症状:头颈部头痛、Horner征(霍纳综合征,即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颅神经麻痹、耳鸣等;
缺血性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栓塞;
出血表现:颅内夹层动脉瘤及其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何预防颈动脉夹层?
刘式威主任指出
除了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家族聚集性遗传等先天性因素,高达80%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等高危因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血糖,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其次,保证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尽量减少颈部的按摩、刮痧等操作,若有需医院进行评估或治疗;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刘式威主任特别提醒
很多人体检不重视脑血管,建议到了50岁,都做一个脑血管检查“留底”,如果家族有过脑血管瘤患者,40岁及以上体检就要考虑体检做CTA或MRA筛查了。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或早期血管病变情况,可每年做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如何治疗颈动脉夹层?
刘式威主任指出
颈动脉夹层的急性期通常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止缺血事件发生和复发。当动脉内出现血栓,或同一动脉区出现多个缺血灶,或经颅多普勒上出现高强度瞬时信号提示栓塞机制时,应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当对抗凝药物有禁忌症或当夹层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时,患者有较高的出血转化风险,建议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当颅内夹层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也比抗凝药物更可取。抗凝治疗通常不超过6个月;当夹层血管存在残余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瘤的情况下,推荐长期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案例分析
3个月前,盖州一名患者,经我院检查确诊为:左侧颈动脉夹层。入院后神经内科主任刘式威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采取了抗凝药物治疗,3个月后复查MRA显示真腔直径明显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另外刘式威主任提到抗凝治疗是对于此病的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根本治疗还是需要介入、血管外科手术治疗。
MR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新月样夹层
3个月后复查MRA显示真腔直径明显增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