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提到冠心病和脑卒中,很多人都了解其危害。但提到房颤,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更不知道房颤容易诱发脑卒中等病症。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4月26日,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吴帆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房颤患者超过万,8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10%,而房颤患者的知晓率和规范化治疗率均比较低。为规范房颤治疗,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医院于年9月成立了房颤中心,并积极建设中国房颤中心。
主讲专家: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吴帆
房颤易诱发脑卒中,危害不容忽视
正常人的心跳是规则的,频率为每分钟60至次。当心跳不规则或超过上述范围时,就可能发生了心律失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达亿元,其中用于治疗房颤导致脑卒中的费用达49亿元。可以说,房颤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吴帆对记者说,除了高昂的医疗费用,房颤还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增加死亡风险。
房颤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危害是容易诱发脑卒中。研究发现,非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到10倍,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最高是正常人的17倍。每年,因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患者约为万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房颤引发脑卒中的风险也会升高。
导致房颤的病因有很多,影响心脏的疾病是引发房颤的常见病因。这些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其他病因还包括家族遗传史、年龄、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甲亢和酒精中毒等。
患者知晓率低,规范化治疗迫在眉睫
“与房颤的高发病率、危害大形成对比的,是房颤的低知晓率和低规范化治疗率。”吴帆告诉记者,即便在房颤患者当中,对该病的知晓率也仅为4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听说过房颤,更不要说了解其危害。
在房颤的所有治疗手段中,最关键的就是抗凝治疗,其目的在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达70%。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堪忧,医院的抗凝治疗率为29.1%、医院仅为11.4%。
与之前相比,虽然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医院,医生的抗凝治疗意识薄弱。临床医生对房颤规范化治疗掌握欠佳、多学科诊疗方面缺乏有效协作、房颤诊疗存在区域不均衡性等是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进房颤规范化治疗迫在眉睫。
建设房颤中心,让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
房颤患者需要规范化治疗,还要注重综合管理。目前,我国房颤规范化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房颤综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房颤的诊断率、治疗率,降低脑卒中风险和死亡率。
为了使房颤的规范化治疗和系统管理做到实处,让更多患者受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创建中国房颤中心项目。
“年9月,我院正式成立房颤中心,并于去年10月成为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今年,我们将力争通过中国房颤中心的正式认证。”吴帆告诉记者,创建中国房颤中心有利于提高房颤的早期诊断率、规范房颤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房颤治疗技术、开展房颤长期管理等,进一步提升我市房颤规范化诊疗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医院房颤中心整合了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心电图室等多个科室的医疗资源,组建了房颤规范化治疗和管理的多学科团队,优化了就诊流程,可以使房颤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房颤诱发脑卒中的概率,降低房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出现心慌、胸闷、头晕,医院就诊
虽然房颤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但及时治疗的话效果很好。
“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射频消融术是首选,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吴帆对记者说,“如果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为60%左右,而且手术并发症会增加,患者还需要终身服药。”
一般来讲,房颤发作一周内为阵发性房颤,超过一周就会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因此,出现房颤症状后要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吴帆提醒,房颤的主要症状为心慌、胸闷、头晕,有些人还会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气喘等。出现以上症状后千万不要大意,要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房颤,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过于紧张,应听从医生建议及时进行治疗。
(转自许昌日报)
--END--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