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49444251024599&wfr=spider&for=pc
这部英国纪录片《56Up》很出名,去年一早我们介绍过,后来很多媒体也跟着转载介绍。当时的视频版本字幕做的不是很好,最近发现腾讯上有全部中文翻译得还算不错的视频版本,这个假期里,有Wi-Fi的朋友们正好看看。我把三集视频放在这里了,要看之前,不如先点击末尾的原文链接,可以先看看一个3分钟的片段视频,只看这个片段,就会让有生活经历的人感慨万千...
纪录片简介:迈克尔·艾普特在年开始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行至大半,岁月蹉跎。年华终有老去的一天,可生活仍将继续。结果发现:富人孩子仍是富人,穷人孩子仍是穷人......而每个人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憧憬幻想,最后都随时间消逝!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读了网友对片中部分人物的总结和评论,你会好奇打开这部纪录片,看看这些人怎样从天真烂漫的7岁儿童一步步成了56岁的知天命之人,联想到自己看到过的和经历过的,会有无限唏嘘和感叹,也会对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有新一层的领悟...
Suhasagoodrun.她起初以为自己不会结婚太早,在24岁结婚;28岁离婚,因为“无法继续”,此后有一位长期伴侣;她与前夫有两个孩子;她没有上大学,年轻时在旅行社等机构从事行政工作;她进入大学工作,几番升职后成为大学的行政主管;热心戏剧,当众演讲对她不难,她不害羞;在钱上面,她“不能环球旅行”,但足够把家建设好;她的生活状况一直处于小康阶段;她与父母关系紧密,共同支撑度过单身母亲时期。
她表示自己“乐于承担责任”;家庭的支持扮演重要角色;她善于发挥所长,主动影响外界;婚姻或者工作,她有自己的要求;自我明确、态度较主动。
Paulisthdal.他来自离异家庭,有被欺负的经历,幼年迁居澳大利亚;在工厂谋职,目前是老年社区的维修工;28岁生儿育女;女儿是家族中唯一上大学的人;儿子成为汽车维修工,育有5个孩子;他和妻子年轻时卖掉产业环游澳大利亚;夫妻间感情稳定,表现默契;他坦承自己不自信、不善言辞;他与妻子持有保守的理财观,不主张借贷,肯定教育的意义;他们一家花不少时间相处,家庭关系紧密协调;经济水平长期在小康上下。
他总能反省;他恪守己律,忠于自我;他态度开放,能够接受其他观念;金钱观、教育观和对自我的探索和反思,从幼年以来开始积累;可以用沉着、笃定、务实、持进步的价值观来形容他。
Nilisoff.大学退学;在工地做短工,而后流落街头;他说自己不愿承担责任,难以付诸行动;青年时期表示出对政治领域的兴趣;在一个小乡村生活,成为议员、民意代表;收入微薄,目前工作系谋生之举;同时为当地教会服务;把一些名人名言挂在嘴边;不认可教育对人生的塑造意义;乐于写作但得不到肯定;他坦承自己精神状态不好,接受过短期治疗;曾尝试自杀,情绪控制上常出现问题;孤家寡人,自称没有能力维持一段关系。
一度表现出欠缺行动力和责任意识;态度较消极,自我封闭倾向;难以控制情绪,容易有挫败感,志气低迷;举止不安,生活状况不稳定;并没有亲手缩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经济状况长期堪忧。
Ptrgtsit.大学历史系毕业;因在节目上表达己见,被抨击为“愤青”,一度退出项目;借重返项目之机宣传其乐队和音乐;青年时对一些制度表示失望,离开教师职位;读法律学位,改任公务员;二度结婚是与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两人都热爱音乐;有两个孩子,儿子在上大学,女儿在上高中;他长期参与乐队,并自己创作歌曲;青年时期表现出对有所成就/创造的热情;其乐队在英国乡村音乐大赛上获奖,办音乐培训班;56岁时神色间仍不见老态;他在节目中主张积极实践,不对生活过于妥协。
他是教师、公务员,也是愤青、乐手;他即使表现出“反叛”,但也不算过火,没有不务正业;他也许“特立独行”,但适应社会的游戏规则;接受高等教育是他的家庭传统,懂得通过教育改变生活;富有创造力,有亲手构建想法的能力;他找到了一位在事业和爱好上与他同步的伴侣;经济状况始终无忧。
Jackisayslifgoson.21岁结婚,决定不要孩子;生下第一个儿子,35岁离婚;随男友迁居苏格兰,生下两个儿子;42岁时结束关系;她的亲人接连去世,使她没有家庭依靠;因患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工作;靠领取残障救济金生活;救济金裁减后,她表示自己没有工作能力;热心于寻觅第三段感情经历;大儿子:酒店助理厨师;二儿子:超市保安,19岁成家生子;三儿子:参军;财务状况艰难。
对教育不热心;对事业不热心;在感情经历中投入较多;坚强支撑生活,同时随遇而安;没有表现出对有所成就的期望和规划;在个人进步的道路上走得不远;自我设限倾向。
Suzyisallright.出身于富裕家庭,父母在她幼年时离异;16岁从寄宿学校辍学,上秘书学校后,开始工作;21岁接受采访时抽烟,表现紧张;青年时表示不幻想婚姻、不喜欢小孩;28岁接受采访时婚姻顺利,有两个儿子;35岁生下女儿;大儿子和女儿上大学;她说年轻的时候没有想很多事,犯错让人成长;她总设想退出节目,认为节目不能反映全面的生活状态;不认同阶级出身能够决定人生。
明显的不断成长的类型;从叛逆、排斥,到温和、包容;重视家庭,完整的家庭对她大有裨益;不断接受和肯定一些美好的价值观;从不知所措的少女,成长为通情达理的母亲;经过令人不安的叛逆时期,她开启了新生活。
Nickknowsthbst.他从小在乡下长大,颇具学习热情;14岁上寄宿学校,21岁就读于牛津物理系;28岁与牛津同学结婚,育有一子;42岁离婚,对二婚生活感到满意;28岁移民美国,在大学从事核研究;研究因技术难题终止,作为教授在大学授课;有较强的乡土观念;青年时期有成为科学家的抱负;他表示自己总是想清楚再做决定,从小就是;他不认为节目能反映真实生活的状态;节目的意义在于反映人的变化;经济状况无忧。
完成了从乡下到城里、到海外的跨越;有抱负、志向和一些野心;通过教育和自我提升改变生活境遇;善于思考,并据此指导生活;对生活执着、专注、仔细,有所安排;对人对事表现较积极,重视自我。
Symonismovingon.单身家庭,没有父亲;28岁娶妻,有5个孩子;35岁母亲过世,离婚;42岁再婚,二婚妻子带一女儿,两人生一子;二婚妻子幼年时的家庭经历与他相仿;她常提醒他改变悠哉随性的态度;两人感情表现融洽;两人长期承担寄养父母工作;二婚妻子忙碌于做义工;他青年时在体力部门做工,此后负责货物搬运;家庭生活协调;生活条件基本小康。
他乐于付出关怀;他没有做出成就的自信、见识和决心;他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知道要做什么;不适应管理性强的生活,只着眼当下;他的二婚妻子能干、主动;在她的影响下他意识到自己曾经错过事业发展的机会;他总结道:人必须逼着自己努力,如果想要进步,想要过好日子,就必须逼着自己前进;他们的生活似乎还没有定型,走一步看一步。
Brucdosn’tchang.幼年和青年时,他对婚姻和家庭表示热切期待;幼年时,因父亲长期在外,两人关系疏远;幼年时,他说希望能够教化非洲落后的人们;青年时,表现出对宗教的信仰;在牛津取得数学学位,去往公立学校任教;35岁时去往孟加拉任教;42岁时任另一院校的数学系主任;42岁时结婚,妻子说他不善表达感情,育有两个儿子;49岁时在一宗教背景学校任职;秉持朴素的宗教观念,崇尚包容理解的价值观;自称庆幸野心不足;希望孩子均衡发展,而非只是用功读书。
幼年时的经历和观念影响他的一生;为人保守,信仰坚定;在精神和行动上达到一定的统一,身体力行;淡功利,重信仰,强调价值观。
Lynnhasnothingtosay.出身于劳工阶层;19岁结婚;21岁任儿童图书管理员;图书馆关闭后,去另一家儿童图书馆工作;56岁时,所在部门关闭,失去工作;认为长期从事的儿童工作有其意义,为之辩护;生活条件较为窘迫;有两个女儿,都没有上大学;女儿和母亲类似,从事儿童照顾工作。
她显得敏感和主观,思想较封闭;没有接受变化和挑战的意愿;位于站在边缘即将被甩下的位置;占有资料少,同时不去获取资料;愁云惨雾挥之不去;将个人经历归咎到大环境上;然而拒绝向前推,只有往后退;她和她的家庭扮演着被选择和被抛弃的角色。
Johnarnsitbyhimslf.幼年时对未来很确定;按规划升学顺利,在牛津学习法律;尽管身处上流阶级,父亲去世,母亲工作支付学费,凭奖学金上牛津;青年时期望成为律师;直至56岁仍任律师工作,随资历升职;对工作圈子中的友谊表示欣赏;家族与保加利亚有渊源;35岁娶妻,系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从此身体力行援助保加利亚慈善机构;对没有完成从政心愿表示遗憾;
发生家变后,认为阶级说已过时;他表示为他人付出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快乐远远超过依据法律条文打赢官司。
他的脚步似乎越来越慢;对自己有肯定到不肯定;心意和精力的分散使他没有完成从政心愿;从身处功利之中到褪去功利色彩;家世上的优势没有影响他的个人奋斗;后期出现转折,他越来越多的投身服务事业,也可视为从政的同理心表达。
Andrwlivsuptothlvl.出身上流阶层;按照规划顺利升学,在剑桥学习法律;青年时希望成为事务所的律师;28岁,成为事务所律师;35岁,成为事务所合伙人;随后加入一英国重要工业集团的法律事务部;该集团被德国公司合并后,继续任职;妻子与其有阶级地位、经济地位差距;妻子自称普通女孩,与上流女孩不同;节目中两人表现不够融洽,沟通出现问题,缺乏思想交流;妻子婚后作全职主妇,遗憾没有一份职业,他说有自信就可以;他说她不是不够自信,是不知道自己确实有实力;在乡村购置第二套房产,用心经营;夫妻关心环保话题;因为公司业务,他也对新技术的应用有兴趣;他重视和肯定教育,说道:教育经费最重要,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物,但至少可以确定,给他们好的教育,终生都可以受用;大儿子在伦敦金融区上班;二儿子大学毕业,在到杜伦大学念研究生。认为阶级制度已变为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目前的下层阶级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他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将长期存在。
可以视为节目中始终处于上层阶级的代表;没有从事相对稳定的律师工作,转投企业;他的行动符合其“富愈富”思维导向,在既有资料上,追逐并接受新资料;视教育为宝贵财富,对人的能力与成就有所思考;可见所谓“上流意识”在现实中的实现并非没有基础。
Tonyisnotachampion.出生于伦敦,家境贫穷;14岁到赛马场做学徒,训练作赛马骑师;15岁时辍学;拥有短暂的赛马骑师生涯;回答不赛马可能去做计程车司机;因“不够优秀”难以赢下比赛而放弃赛马;和妻子同为计程车司机;婚姻一度出现危机,指向他的外遇;52岁时移居小镇生活;育有3个孩子;儿子接受木料处理培训并获得证书;一女儿在邮局工作;一女儿恋爱失败,并怀上对方的孩子;家庭生活存在明显的粗糙和矛盾面;他责备经济不景气和政府政策问题,导致其生活困窘。
不重视教育、再教育和技能、情操的培养;未优胜即放弃,反而不惜逞强嘴硬当“第一”;世故又热心,有一套自己的观念,乐于作一家之主;在一路后退趋势上寻找可“赢”的机会,结果继续后退;态度保守,观念守旧老派,对于时代变化总是跟着跑。
来源:豆瓣网友万明
感谢订阅“小花生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