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最近两年谈到影视的时候我告诉很多人,我最喜欢的电视已经变成了乡村爱情。乡村爱情好,不是好在深刻的立意,不是好在精良的制作,不是好在大牌演员和流量小鲜肉,更不能因此而警醒世人,好就好在拍了十部。
十部啊,难得坚持下来。回想一下,除了乡村爱情,国内有木有什么作品拍过十部的?目前我没有想到,很可能没有。
像乡村爱情这样坚持,甚至比他做得更好的,在英国有一个堪称伟大的纪录片系列《UP》(翻译成中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在年的时候,为了讽刺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证明一个理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就找到了14个七岁的孩子做了一个访问和记录,然后准备每隔七年给他们做一个记录;导演一做就是几十年,从年年,每七年出一部,目前已经出《56UP》,总共8部了。这一系列纪录片在豆瓣上每一部都超过了9.1分,平均9.分。第一次拍摄的时候他还是个助手,几十年过去他已经成了著名导演了。
事实上几十年过去了,结果表明他是对的。这在现在看,基本上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那就是阶级固化。
几年前流行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文章意思是当下的中国社会穷人的孩子比父辈们的时代更难的出人头地了。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明自己不仅是寒门,家里小时候门都没有,最终还是靠上学逆袭了,她还援引人生七年中的一个穷人孩子尼克考入牛津大学最终成为美国著名大学教授逆袭的故事,用来说明靠自己的努力仍然可以逆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要相信云云。
对于刘媛媛当年的这一番言论所包含的正能量我不是不赞同,但是她并没有考虑到统计学下的悲哀。
从年到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从36%提高到了47%,而从最新的数据看已经达到了58.5%。在这篇文章火爆的年左右也就是,城市化率刚刚超过一半的时候,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几乎是相当的。但是,统计结果(年)表明,考入清华和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不足17%,而北大的一个考生表明真正的寒门不足5%。在一二十年前,这一数字恰恰是相反的,当时考入清华和北大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村孩子,也就是大家认为的寒门出贵子,穷苦孩子早懂事,学习刻苦,最终也会获得更好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市场化,资本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似乎是阶级固化在中国社会也建起了壁垒。农村孩子考上清北的难度大概是城市孩子考上清北难度的10倍左右。我们不是说突破这一壁垒是不可能的,只是说,上升的通道正在逐渐被关闭,只有极为少数的佼佼者才能挤上去,而挤上去的过程,是如何的曲折和孤独,我想多数人是无法体会的。
人生七年中,中产阶级的孩子们从小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无忧无虑,上好的私立学校,中学,最终进入名校,毕业,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也大多会重复他们的路,也会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数也会上大学,过着不错的生活。可是,那些有色人种,那些贫穷的家庭,他们往往会经历各种不幸,很少人有机会上大学,他们的孩子也会像他们一样早早结婚,生很多的孩子,重复类似他们的人生,这其中偶有尼克这样逆袭的,也有少量从中产阶级跌落的。好像是看完第一部,从七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群孩子未来的人生,就如同英国的未来一样。看完剩下几部,我们可能会感慨,果然是这样啊。
许多人会对社会现实充满不甘,不想承认这种阶级固化带来的上升通道的关闭,依然不忘初心,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们都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这其中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想想有点悲凉。
可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样一成不变的社会是不是太没有意思了,或许总有些人去搅动一下,会变出来一点有意思的花样来。
人活着,为的不就是开心嘛!
让我们期待着年,《63UP》的到来!
成星
人生难得几个七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