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余某
性别:男
年龄:58岁
职业:退休
PART02主观资料主诉:左侧肢体功能障碍近2月。现病史:患者于年4月18日出现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吐词含糊,当时未就诊。2天后患者感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急诊查头部CT示:双侧额顶叶腔梗。于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后曾于我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功能好转。现为进一步恢复左侧肢体功能,于年6月15日再次来我院就诊,以“不完全性偏瘫”收入康复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目前血压维持在/90mmHg内。功能史: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均无异常。影像学检查:.4.20头部CT示:双侧额顶叶腔梗;.4.21脑血管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4.25MRI示:双额顶叶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右额顶叶及基底节区急性或亚急性脑梗塞。PART客观资料意识:GCS15分/15分认知:MMSE27分/30分(计算-3分)言语:可正常交流听力:正常视野:正常姿势:(1)坐姿:①正面观:骨盆向右侧倾,躯干向左侧屈,左肩下沉;②侧面观:躯干后凸,头颈前伸;(2)站姿:①正面观:重心靠右侧,左髋关节外旋,左膝轻度过伸;②侧面观:左侧骨盆后旋,左髋关节屈曲。转移:(1)坐到站:独立(①缺乏正确的预姿势调整;②重心前移时体重分布不均衡;③站起时左侧臀肌激活不充分;④出现上肢联合反应)(2)步行:需一人辅助(①支撑期:足跟着地期为全脚掌着地,膝关节中度过伸,髋关节外展外旋;②摆动期:骨盆上提,髋关节外旋,划圈,膝关节屈曲不充分)Bronnstrom分期:(1)左上肢4期(①手能置于腰后部;②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2)左手2期(有轻微屈指动作)(3)左下肢4期(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但幅度较小)肌张力:增高(改良Asworth分级:屈肘肌1+级,屈腕肌2级,股四头肌1+级,小腿三头肌2级)感觉:深、浅感觉均无异常。平衡:坐位3级,站位2级。Berg平衡量表:36/56分(①双足并拢站立困难;②站立位上肢前伸5厘米可保持平衡;③站立位尝试拾物时需要监护;④转身一周需密切监护;⑤双足踏台阶无法完成;⑥双足前后站平衡差;⑦单腿站立不到3秒)协调:手指鼻试验 NT;下肢跟膝胫 NT 。ADL:改良Barthel指数76/分(①步行需一人不断协助;②不能上下楼梯)PART04主要问题
1.躯体运动:左侧上、下肢分离运动不充分;
2.平衡功能:站立平衡2级,有中度摔倒风险;
3.姿势:坐位、站位姿势异常;
4.转移:站起时姿势不正确;步行需一人辅助,偏瘫步态;
5.ADL:有轻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少量帮助。
PART05治疗目标
1.近期目标:
①诱发部分分离运动;②坐位、站位姿势矫正;③学会正确的站起方式;④站位平衡达3级;⑤能独立步行
2.远期目标:
①改善协调功能;②纠正异常步态模式;③ADL恢复正常。
PART06治疗计划
1.诱发分离运动:
(1)上肢:①仰卧肩关节屈曲90°位,伸肘;②侧卧肩外展90°位,伸肘;③去重力下,屈曲肩关节(肘伸直);④仰卧位,外展肩关节(肘伸直);
(2)下肢:①仰卧屈髋屈膝位,髋外展与内收(注意控制);②仰卧位,屈髋屈膝、伸髋伸膝(注意控制);③双桥运动;④仰卧屈髋屈膝位,强化踝背屈动作。
2.姿势矫正:①坐位,骨盆前倾、后倾、侧倾训练;②坐位,伸手够左前方目标;③练习正确的站起;④站位,左右重心转移训练。
3.站立平衡:①站位抛接球;②平衡软榻上静站。
4.步行功能:①站位,前后重心转移训练;②辅助下右侧下肢踏台阶
PART07病程记录
6月17日,患者仰卧位上肢伸直下可维持肩关节屈曲90°,侧卧位上肢伸直下可维持肩关节外展90°;余无明显变化,治疗同前。
6月18日,患者仰卧位可完成肩关节屈曲°,但控制较差,主要为爆发力;可独立步行,但仍为较明显的偏瘫步态。
6月21日,患者坐位、站位及站起姿势较之前好转;仰卧位肩关节可完成有控制的屈曲;仰卧位可完成肩外展90°且保持肘关节伸直;步行摆动中期及末期髋外旋好转。
PART08中期评估(6.25)
意识:GCS15分/15分
认知:MMSE28分/30分(计算-2分)
言语:可正常交流
听力:正常
视觉:正常
姿势:站姿、坐姿基本端正。
转移:
(1)坐到站:姿势无明显异常。
(2)步行:①无需辅助;②支撑期:足跟着地期为全脚掌着地,膝关节轻度过伸;③摆动期:骨盆上提,摆动前期髋关节外旋,划圈,膝关节屈曲不充分。
Bronnstrom分期:
(1)左上肢4期(①仰卧位可完成屈曲肩关节且保持肘关节伸直;②侧卧位可完成肩关节外展且保持肘关节伸直)
(2)左手3期(能全指屈曲)
(3)左下肢4期(无明显变化,踝关节、膝关节分离运动仍不充分)
肌张力:改良Asworth分级(屈肘肌1级,屈腕肌1级,股四头肌1+级,小腿三头肌1+级)
感觉:深、浅感觉均无异常。
平衡:坐位3级,站位3级。
Berg平衡量表:42/56分(①可监护下双足并拢站立1分钟;②站立位上肢可前伸12厘米的距离;③站立位拾物需要监护;④能安全转身一周但时间超过4秒;⑤双足踏台阶需要较小帮助能完成2个或2个以上的动作;⑥双足前后站平衡差;⑦单腿站立不到3秒)
协调:手指鼻试验 NT;下肢跟膝胫 NT 。
ADL:改良Barthel指数85/分(①可在监护下步行50米;②不能上下楼梯。
注:红色字体为患者明显改善地方
PART09仍存在的问题
1.躯体运动:左侧上、下肢分离运动不充分;
2.步行功能:明显的偏瘫步态;
3.ADL:步行需监护,不能上下楼梯。
PART10中期治疗目标
1.近期目标:
①诱发分离运动;②提高步行中的稳定性。
2.远期目标:
①改善协调功能;②纠正异常步态模式;③ADL恢复正常。
PART11中期治疗计划
1.诱发分离运动:
(1)上肢:①半仰卧位,屈曲肩关节;②半仰卧位,外展肩关节;
(2)下肢:①仰卧位,屈髋屈膝、伸髋伸膝(注意控制);②单桥运动;③仰卧屈髋屈膝位,强化踝背屈动作;④俯卧位,诱发膝关节屈曲(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步行功能:
①站位,前后重心转移训练;
②辅助下右下肢向不同方向迈步;③步行过程中辅助矫正姿势。
PART12病程记录
6月28日,患者步行时,摆动前期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前好转;
6月29日,患者左侧肩关节可坐位上举过头,但共同运动仍比较明显;
PART13出院家庭康复计划
患者于7月2日出院,为患者制定了详细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如下:
1.半仰卧位上肢控制训练10min,tid;
2.单桥运动*10,tid;
3.蚌式运动*20,tid;
4.站位前后重心转移*20,tid;
5.双下肢交替踏台阶2min,tid;
6.家属监督下步行训练10min,tid;
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