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目录》中推荐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2.规范血压测量的三种方式分别为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三种方式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分别为≥/90mmHg、≥/85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全天平均值≥/80mmHg、白昼≥/85mmHg、夜间≥/70mmHg。3.推荐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于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口服抗凝剂治疗。评分为1分(除外女性性别得分)者,根据获益与风险衡量,可考虑采用口服抗凝药。若评分为0分,不需要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4.TIA或脑卒中后重启抗凝药物的推荐建议:TIA患者,可继续服用NOACs,也可推迟1天服用。轻度脑卒中(NIHSS<8分)的患者,如果没有临床恶化或有临床改善,预计抗凝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继发性出血转化的风险,可以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天开始口服抗凝药。中度脑卒中(NIHSS8~15分)患者,通过再次脑成像(使用CT或MRI检查排除继发性出血转化的风险后,可以在缺血性脑卒中后≥6天开始抗凝治疗。重度脑卒中(NIHSS>16分)患者,(重新)启用抗凝治疗之前24小时内通过头颅CT或MRI除外出血转化的风险,可以在缺血性脑卒中后≥12天开始抗凝治疗。5.根据《医院关于下发卒中中心创建工作指导手册的通知》要求,所有发病在7日内的卒中患者或疑似卒中患者必须引导至急诊医学科卒中门诊就诊。6.颈部血管B超或头颈联合CTA检查结果提示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大于70%者或症状性责任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大于50%必须同时邀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会诊。7.一旦考虑疑似脑卒中,急诊医学科应采用最高优先级派遣车辆。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设定出车快速反应目标时间为3分钟。8.现场医务人员应用脑卒中评估量表如FAST来迅速有效地识别脑卒中,应用凝视-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G-FAST)识别AIS-LVO(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现疑似卒中患者的预评估。9.急救车醒目位置粘贴脑卒中静脉溶栓谈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