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尊敬的桑国卫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王国强主任,各位院士、专家、同道们:
大家上午好!
在风和日丽、绿树成荫的北京初夏,年的中国脑卒中大会又如期而至了!首先,我谨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对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事业做出积极奉献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者同仁,向奋斗在全国卒中防控一线上的全体医务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中国卒中大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医院、心脑血管病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于此,共同探讨脑卒中防治工程走过的历程、以及我国脑卒中防控的现状与前景。
一、中国卒中现状
脑卒中是目前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年和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和GBD)显示,脑卒中在中国仍是位列第一的死因。
脑血管病不仅危害生命,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残疾占全部肢体残疾的第一位。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年颅内出血的住院总费用为.06亿元,脑梗死为.45亿元,医疗负担巨大。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假如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到年,中国将有万脑卒中病人,防控形势将非常严峻。以上资料和数据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
二、中国卒中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一)医院的规范化建设
年,原卫生部正式成立“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陈竺部长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年更名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由马晓伟副主任担任工程委员会主任,徐科副主任、总后李清杰副部长和我担任副主任。工程提出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防控策略。各省区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积医院为防治技术中心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医院开展了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特别注重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意识和强化多学科合作的观念,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和服务质量。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经建立由医院、医院、余家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组成的国家一级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
医院建立了由院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学科专家为小组成员的领导机构,探讨多学科、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根据医院的统计,截至年底,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积极开展“中风预防/筛查门诊”和“卒中随访门诊”建设。中风预防/筛查门诊由年44家增加到年的家,卒中随访门诊由年39家增加到年的家。
2、推进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年,仅有58医院开设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年增加到家。
3、推行多学科联合诊治卒中,积极宣传推广卒中中心、卒中单元的建设。截至年底,已建立多学科联合防医院达家。
4、脑卒中诊疗适宜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医院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例数,由年的例增加到年的例,增加了%;符合指征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溶栓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年静脉溶栓共例,年增至例,增加了%。
(二)脑卒中防治技术培训,义诊宣教和卒中患者的贫困救助
临床医务人员作为慢性病防控的主力军,应当了解并掌握重点慢性病的基本防控知识,深刻理解自身岗位防控工作的内涵。如果临床医务人员都能够掌握重点慢病防控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多学科合作的防治工作,中国的慢病防控局面将会大为改观。工程争取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该项目于年正式启动,三年来,共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7千余万元。年,各培训基地共举办63期专业培训班,家医院共安排名医务人员赴各培训基地培训,71家医院的人完成了网络学习任务,家医院完成本院及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共人次。
年,医院共举行科普宣传健康讲座场,受益群众96万余人;举行义诊场,受益69万余人。先后组织神经内外科、超声、康复、护理等多个专业的知名专家团队,并动员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西藏、山西、北京等地以及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学术讲座、捐赠药品设备等活动;脑防委还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建立了脑卒中救助公益基金。-年,累计救助金额万。
(三)脑卒中防治信息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的收集
中国卒中数据中心,依托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收录了余万4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干预数据,为脑卒中防治的流病监测、政策制订和科研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医院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效率,开展住院、门诊病人筛查和干预的数据上报,医院临床科研工作,脑防委办公室委托中国卒中数据中心,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发出医院科研型结构化住院脑卒中数据集成系统(CSDI)。目前,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单位已完成数据对接,并实现了数据上传,另有医院已开展对接数据库部署准备工作。
三、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
通过整理1-年的筛查数据,我们初步掌握了现阶段我国脑卒中流行的主要特点,并整理成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现做一简要汇报。
1-年纳入分析的40岁以上人群约多万,其中卒中患者近3万。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现出比较稳定的一致性规律特点。
1、1-年40岁以上人群的综合标化患病率大约为2%。
2、卒中患病率和不同教育水平,呈现负相关。也就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卒中的患病率最高,而大专及以上最低。
3、人群风险的分布情况。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15%的人属于高风险。
4、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看,男性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与肥胖排在前几位。从危险因素的年龄分布看,中年人的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已经与老年人不相上下,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再加上中年人的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又很少参加运动锻炼,这些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大多集中在了中年人的身上,由此引发了脑卒中年轻化的趋势。在这三个样本中,大家可以看到,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患者占了近50%,脑卒中高危人群中,40-64岁的人所占的比例超过了60%。这说明年轻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再有大量的中年人因卒中而早死或残疾的话,小康社会还如何去建设?!因此,尽快筛查与干预中年人的中风风险已刻不容缓!
5、分析卒中患者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以看到高血压排在第一位,如果把低密度脂蛋白大于2.07mmol作为升高的标准的话,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里我要特别说一说关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筛查与干预问题。以霍勇和徐希平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安徽和江苏省开展了一项为期5年的随机双盲干预队列研究。研究发现,在人体缺乏叶酸的地区,对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的同时增补叶酸,比单纯使用降压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该研究报告发表在今年第13期的美国《JAMA》杂志上。哈佛大学的两位著名教授Dr.MeirJ.Stampfer、WalterCWillett为此研究撰写了评论。他们认为,此研究结论对脑卒中预防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此项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在《工程》复筛的项目中列入了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合理性。
6、卒中患者再发风险的评估情况,按照ESRS评分,一半以上的患者处于高危险状态,说明卒中患者的很多风险因素也没有控制好。卒中患者风险因素控制的具体情况是:高血压的控制率20%左右;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控制率8%左右;糖尿病的控制率30%左右;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比例仅约2%到3%,重度的颈动脉狭窄采取手术和介入治疗措施的,也就是6%左右。这么多卒中病人的危险因素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说明我们的防控任务还非常艰巨。
四、工程下一步重点工作
由于我国的卒中防控网络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这就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探索;在前行的道路中,遇到问题、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勇于创新、应对挑战,利用开拓性思维解决问题,全力以赴开创我国卒中防控事业的新局面。今后几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设区域性脑卒中防控网络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国家一级的脑卒中防控网络已初步建成,但服务量和受益面仍较小,急需建立地方各自的防控网络体系,扩展受益范围。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以及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区域性的脑卒中防治网络。脑卒中区域性防治网络体系应形成上下联动,多单位、多专业、多学科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地方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医院也应该是一个集医疗、预防技术、培训、质控等为主的纵向服务体系的中心结点。地方医院应在上级卫生行政单位疾病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展开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
各地的脑卒中防控网络建设,应以当地的国家级医院为龙头单位,根据当地医疗机构分布状况,在辖区内选医院为本省市区的医院,并选择居民健康档案相对完备、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社区和乡镇,构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联动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协作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农村基层人员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将脑卒中防控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基层,落实到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上。医院自身也应为适应脑卒中防治工作改革组织架构、工作规范和程序,协调多学科参与脑卒中防治的各项工作。
(二)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促进卒中多学科规范化防治
国内外大量研究探索均证实,卒中中心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对卒中的急性期救治和整体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是整个脑血管疾病防控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美国卒中联盟(TheBrainAttackCoalition,BAC)于年首次提出卒中中心概念。年开始,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和各州开始制定卒中中心标准并认证了一些初级卒中中心(primarystrokecenter,PSC),年又推出了综合性卒中中心(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