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玉玄宫经络治疗仪对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病程皆为3月以上,30例普通针法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治疗者作为治疗组,分别对两组病例的康复疗效做出比较。结果:对病程3月以上患者,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明显缩短(P<0.01)。
结论:玉玄宫经络治疗仪能显著提高慢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疗效并缩短疗程。
[关键词]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慢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
大多数脑卒中存活者发病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发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发生在卒中后最初3个月,6个月后趋于稳定。因此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是临床康复中的一个难题。针刺疗法是我国乃至世界认可的治疗脑卒中的一种重要的康复疗法。玉玄经络治疗仪是一种新型针灸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玄经络治疗仪康复治疗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康复机制。
1.一般资料
入选病患60例按就诊序号将其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8~82岁,平均66.5岁;病程3月-6月内者18例,6月以上者12例;脑血栓形成21例,脑栓塞3例,腔隙性梗死6例;偏瘫、失语27例次,四肢瘫痪1例次,单侧肢体瘫痪1例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5例次。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84岁,平均67.5岁;病程3月-6月内者16例,6月以上者14例;脑血栓形成22例,脑栓塞2例,腔隙性梗死6例,偏瘫、失语24例次,四肢瘫痪0例次,单侧肢体瘫痪2例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2例次。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组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组患者纳入标准: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与要点》[1],经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完全失语或有明显智力障碍者;③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与骨关节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使用广东佛山玉玄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玄经络治疗仪进行治疗。首先输入病患的出生年月日和治疗所处时间,确定后治疗仪将提示治疗穴位,并对此穴位进行10分钟开穴,然后,使用治疗仪的治疗头根据病患病情选择患侧脑部的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进行由前向后反复梳理,每次梳理20-4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2.2对照组普通针法采用毫针针刺治疗。取穴:风池、肩髃、臂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丰隆、绝骨、昆仑。辨证加减: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者加太冲、章门;痰热腑实、痰浊阻络者加中脘、天枢、条口;气虚血瘀、经脉痹阻者加膈俞、足三里、血海;阴阳两虚、虚风内动者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合意识障碍者加廉泉、神门。均取患侧,得气后中等刺激量,据症型及穴位各施以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观察结果
3.1疗效指标1.患肢运动功能评价按改良式Fugl-Meyer评分法评定[1],运动积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分功能正常.
2.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按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2],总积分0-20分为完全依赖;21-61分为严重依赖;62-90分为中度依赖;91-99分为轻度依赖;分为独立。
3.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肢运动功能的改良式Fugl-Meyer积分分级标准及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标准综合判定:基本痊愈:两项评价达正常;显效:两项评价提高2个等级及以上;有效:两项评价提高1个等级;无效:两项评价变化不大。
3.2疗程标准:达到基本痊愈和显效(愈显)的治疗天数。
3.3统计学处理:采用分组自身对照设计,治疗前后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治疗结果在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针刺康复治疗过程中,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玉玄经络治疗仪组疗效高于普通针组(P<0.01),疗程缩短(P<0.05);而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玉玄经络治疗仪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明显缩短(P<0.01)。见表1。
表1治疗(玉玄经络治疗仪)组与对照(普通针法)组疗效、疗程比较3-6月以内6月以上
组别※愈显(%)非愈显(%)△疗程(天)※※愈显(%)非愈显(%)△△疗程(天)
治疗组93(87.73)13(12.27)12±(75)25(25)25±4
对照组71(71) 29(29) 15±(53.19)44(46.81)29±8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t=2.,※P<0.01;t=2.,※※P<0.01);疗程明显缩短(t=4.,△P<0.05;t=4.,△△P<0.01)
4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在一定的诱因下,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急性病程过后,病程一久便久病及里损及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是标本关系,经络是标,脏腑为本,脏腑之气日衰,则经气鼓动无力,因此,对病程长的中风病人当从治疗脏腑入手,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针灸治疗机理的研究建立在针刺对脑血流、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机体生化及神经生化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是积极的,如研究认为针刺可改善脑血管异常的舒缩状态,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了脑供血[5];可明显降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6,7,8],对血液流变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9];还发现诸如过氧化脂质(LPO)水平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10];β-内啡呔(β-EP)降低[11]等现象;以及对神经电生理等多方面产生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发现普通针法在对病患进行详细准确的辨证施治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尤其在3-6月内。
玉玄经络治疗仪是运用中医中“一针针法”原理和方法与现代磁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中医物理治疗仪,其在康复治疗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医学原理包括:
一、“开穴”与“单穴开穴”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表明:经络系统是由真皮深层、皮下结缔组织和肌肉间隙形成的一些胶原纤维、蛋白多糖等结构所组成,它是一种特殊结构的信号传导通道,有着低流阻、高电磁传导及高震声等生物物理特性,具有完整的接受、处理、传导与转导、整合内外信息的生理功能。而穴位是经络通路中的单位和节点,穴位处富含Ca2+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酶(ATP),是经络传导中的“加油站”和“变电器”。经络系统内的信息流是人体吸收宇宙和外界环境的电磁波或通过特殊机械能转化而来的电信息(即针刺、电针),信息流的传导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纵向即信息通过直接影响接受细胞的受体使之产生胞内反应;横向即通过经络本身和/或与之相关的外周神经、交感神经以及远端的内脏神经进行信息传递、易化或整合(即经络-神经、神经元的相互易化或交互混传、经络-交感-感觉耦联等作用),达到推动微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或优化生物电的发生或传导,从而使得人体能适应环境。中医理论指出人体经络穴位在特定的时间有开有合。依时空运转的规律,不同年月日出生的人,由于每个人出生时宇宙星球与地球的对应位置不同,所形成的磁场、天体力学效应各异,其经络穴位开闭规律及关键穴位的定夺也相应地存在差异。而玉玄经络治疗仪正是运用这一时间生物医学规律,应时取穴“开穴”推动优势经络之“气”流注(“经气”即人体吸收外界电磁波并转化成遁循经络系统运行传播的生物磁)。
“单穴开穴”也是玉玄经络治疗仪的重要基础理论依据之一。所开的穴位不仅是优势经络之穴,而且是机体疾患脏腑所属经络在该穴位的集中体现,因此,调节此穴位就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患往往经气不足甚或衰竭,而进行强力的开穴补气,对于脑部病灶的局部治疗奠定基础。在本研究中,3-6月的病人在治疗到10日左右时治疗与对照两组都出现较好的治疗反应,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于6月以上病人则需治疗到超过两疗程以上才有良好反应,且治疗组相对优于对照组。
二、脉冲磁的生物医学机制
我们知道磁场有在组织损伤早期有良好的抗渗出作用,可以促进炎症的吸收与消散,对控制炎症的发展,为组织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对于脑水肿区域星形胶质细胞能明显减轻肿胀,和增生。对于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机理可能是在脑血流、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生化、免疫等方面起到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促进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能够进行功能重组和代偿,并有可能促进部分神经元再生,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
作者简介:黄飞龙,男,副主任医师
1、解放军总院专家国家广电总局门诊部中西医结合科专家
2、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医师
玉玄宫世界首创超强磁场
弘扬中医文化,推广非药物疗法,开创健康管理新纪元!
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