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Swallowing)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是食物经咀嚼形成的食团由口腔经咽和食管入胃的过程。正常吞咽过程涉及口腔、咽、喉、食管等结构,与面部有关的多达25对肌肉兴奋和抑制的协调运动,以及至少需要6对脑神经的调控。当患者发生脑卒中,可能会损害到吞咽相关的神经,因此造成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吞咽过程的异常,常发生于老年群体,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或者是神经肌肉的退化,就容易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研究表明,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而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7%~78%。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吞咽障碍不仅仅是无法进食这么简单,如果解决不当,甚至危及生命。调查显示,吞咽障碍是预测卒中后3个月患者死亡率的独立指标,即吞咽障碍的发生加大了患者死亡的风险!而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吞咽障碍增加了误吸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因此在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时,我们应该积极进行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
吞咽康复的目标
避免食物误入肺部,造成误吸;
做到经口进食,或者尽量减少非经口途径的营养供给;
改善对不同性状食物的吞咽能力。
吞咽康复训练
1.直接吞咽训练——进食训练
直接吞咽训练即是通过协助患者进食帮助患者进行训练,通过食物的处理、喂食方式的变化,逐渐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
进行进食训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食物选择
考虑进食时导致误吸等安全问题,因此对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的患者,需要对食物进行适当的调制和加工。
注意:
1)根据患者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尊重习惯,比如:南方人喜稻米,北方人爱面食。
2)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及体能的恢复,将食物做成冻状、粥状,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颜色鲜、香味浓、味道美,利于食用及消化。
3)除食品外,还应注意让患者饮用各种他自己喜爱的饮料如茶、牛奶等,但应按照要求做适当的加浓处理。
(2)进食体位选择
1)坐位:坐位进餐时,躯干挺直,头部稍前屈。
2)半坐卧位: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一般取30°仰卧位,颈部前屈,头肩部可以用枕头垫高,尤其是患侧肩部宜垫高。
半坐卧位使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部运送,由于颈部前屈,能够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
(3)一口量
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进入口中的食物量。
正常人的一口量:液体为1~20ml,果酱或布丁为5~7ml,浓稠泥状食物3~5ml,肉团为2ml。
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来说:
?太多,食物就会从口中漏出或者引起残留导致误咽。
?过少,就会因刺激不足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因此在喂食时,先以少量的稀液体尝试,未发生呛咳再加量。
(4)食物放置位置
如果患者吞咽障碍较为严重,家人喂食时可以把食物放在口腔中最能感觉到食物的位置,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脸颊部,从而促进食物在口腔中的保持和运送。
2.间接吞咽训练
(1)舌体锻炼
训练舌体的运动和灵活性,可以让患者将舌头做出这些动作:前伸、后缩、左右、上下、卷舌等,尽量让舌头活动起来。
?如果完成较好:用压舌板或勺子施加压力
?如果完成不好:用压舌板或勺子协助,用手牵拉
?用冰刺激(如雪糕、冰棒等)协助运动
(2)发音训练
通过发音,进行咽部和喉部运动训练,从而改善吞咽状况。
?发“K”,持续几秒,改善咽收缩能力,促进口腔清理
?发“哦—啊”“咿—哦”,通过音调变化促使喉部运动
(3)面颊、唇的肌肉训练
可以让患者做以下动作:鼓腮、缩腮、吹口琴、吹口哨、吹气球、微笑、龇牙等,促使唇和两颊活动起来。
(4)冰刺激
冰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同时还能强化吞咽动作的力量。
?可将空饮料瓶盛水放入冰箱内冷冻,冻好后放在患侧的面颊部或颈部按摩,一日三次,一次约10分钟,直至皮肤稍稍发红,但要防止冻伤。
北京皮肤白癜风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