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统计,近五成脑卒中病人存在吞咽障碍。比如,进食时感觉到喉咙有梗阻感,还会出现呛咳、哽噎、口涎外溢、反流、误吸、窒息等症状,有的病人甚至长期需要依靠鼻胃管进食,家庭护理负担很重,病人生活质量也很差。
研究表明,病后半年是脑卒中病人康复有效期,早诊断、早改善和恢复吞咽功能,对提高卒中病人综合康复效果,减少病后致残率、死亡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吞咽障碍影响脑卒中病人康复进程
吞咽是人类复杂而必需的行为之一。正常的吞咽由口腔、咽、喉和食管的协调作用,瞬间完成。吞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引起的与吞咽运动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退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吞咽困难,多见于脑卒中病人中。其中,单侧半球卒中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约为35%;脑干卒中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67%。
吞咽障碍对脑卒中病人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危害:一是制约病后身体恢复,特别是对肢体功能康复极为不利;二是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有的病人需长期依靠鼻胃管进食;三是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很多脑卒中病人由于存在吞咽困难,导致食物摄入不足或不全面,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病人体质虚弱,不仅对病后身体恢复有影响,对亟须体力支撑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更为不利,从而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康复进程和重归社会生活。
吞咽障碍的危害还体现在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方面。统计表明,约33%的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有误吸的风险,过半误吸者轻则呛咳、重则造成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造成急性脑卒中病人病后死亡的占比高达34%,病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
吞咽功能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对于合并吞咽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病人,其康复的当务之急是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确保综合康复进程。长期目的是避免长期使用鼻胃管进食。
对于气管插管病人,当气管插管取出,病人有张口、吸吮、咀嚼能力,能够随意引发吞咽动作,或者虽然随意吞咽较差但较易兴奋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同样源于中枢神经受损。根据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理论,吞咽功能训练越早效果越好。一旦越过恢复期,训练效果较差,甚至会引起废用性萎缩,有可能只能长期依靠鼻胃管进食,严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
应选择在专业机构进行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是综合性的,除了吞咽功能的训练外,还包括运动功能的训练、上肢进食功能的训练、辅助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等。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考虑在内,只有在患者、家属、护士、医生、营养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吞咽功能训练可分为间接训练和直接训练。通常先从间接训练开始,如口腔周围肌肉运动训练、咽部寒冷刺激训练、空吞训练、腭咽闭合训练、中低频电刺激、针灸等。再进行直接训练和补偿治疗,即直接用食物结合体位进行摄取和吞咽训练。
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存在误吸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特别是在进行直接训练时,应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症状和变化,做好保护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由于技术复杂并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选择在专业机构进行。
联系-
-
手机:
白癜风中医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