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心源性脑梗死的最重要原因,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最可靠方法
●一旦诊断有房颤,就要进行脑梗死风险的评估,风险高者,需要接受积极的抗凝治疗
大众医学
正常情况下,心脏规律地搏动,不会产生血栓;若心脏发生病变,就可能产生血栓。房颤时,心房搏动完全无规律,可在心房和心耳中产生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变时,可在梗死的心壁处或病变的心脏瓣膜上产生血栓。这些血栓很容易脱落而堵塞脑血管,就像老旧自来水管壁上的铁锈块,会随着水的流动而堵在下游较细的水管中。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房颤是心源性脑梗死的最重要原因,占所有心源性脑梗死的半数以上。
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往往更严重
房颤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心脏病变,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在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可达6%~8%。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脑梗死患者中,有房颤者可达11%,而在欧美国家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高达25%。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同龄人的6倍。在高龄老人中,房颤很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最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房颤人群明显增多,由房颤导致的脑梗死也将明显增多。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因为供血的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细胞死亡,所引起的局灶性(部分性)神经功能缺损。若脑梗死的体积较小或位于“功能哑区”(不影响运动或感觉的脑区),则患者没有明显的躯体运动或感觉异常,不易被发现,被称为“静息性脑梗死”。导致脑梗死的病因有多种,可以是局部较小脑动脉的硬化和闭塞,可以是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流流动堵塞了下游的血管,也可以是来自心脏的血栓(血凝块)堵塞脑的动脉等。其中,由来自心脏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导致的脑梗死,就称为心源性脑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来自心脏的血栓通常体积较大,容易堵塞较大的脑动脉,因而导致的脑梗死面积大、临床症状重、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危害性不言而喻。同时,由于心脏中的血栓持续存在,故房颤患者特别容易有脑梗死的复发。
减少心源性脑梗死从两方面入手
为减少房颤等因素导致的心源性脑梗死的发生,医学专家们开展了许多研究,也找到多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对房颤的识别率;二是对房颤者予以抗凝治疗(就是用药物化解血液中的血栓)。
房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很难识别。典型表现有心慌、疲乏、胸闷、气急等,有时自测脉搏会发现明显的脉搏不规则。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最可靠方法。按照房颤的持续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发作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发作性房颤占所有房颤的一半左右,且其导致脑梗死的危险与其他房颤相同,但因为是“短暂发作”(可在睡眠中发生),非常容易被忽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或持续时间更长的检测,能够比普通心电图更为敏感地发现房颤。
一旦诊断有房颤,就要进行脑梗死风险的评估,即计算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风险高者,需要接受积极的抗凝治疗。临床常用的评估房颤者发生脑梗死的方法是用CHADS2评分。CHADS2评分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越高。CHADS2评分分别为1、2、3、4、5和6分时,每年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分别为2.8%、4.0%、5.9%、8.5%、12.5%和18.2%。
由于不同CHADS2评分者每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不同,故需要对不同评分者予以不同的处理。原则上,评分为0分者,脑梗死风险最低,可以不用抗凝治疗;评分为1分者,可以不用抗凝治疗或仅服用阿司匹林。评分为2分及2分以上者,均应予以抗凝治疗。
抗不抗凝看脑梗死风险大小
任何药物治疗都有利有弊,天下也没有只有疗效而没有副作用的药物。因此,对抗凝药物治疗,患者也应该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如果治疗的获益大于危害,就应该使用,即发生脑梗死危险越大者,越应该使用。下面,以不同CHADS2评分者来举例:
若患者的CHADS2评分为5分,不接受抗凝治疗,那么在每例患者中,每年会发生脑梗死12.5次;而抗凝治疗的疗效是,每治疗12例患者,能减少1次脑梗死发生;若例患者全部接受抗凝治疗,则每年可以减少8次脑卒中发生。简单地说,就是每例患者,若不接受抗凝治疗,每年会有12.5个人发生脑卒中;若治疗,每年只有4.5个人会发生脑卒中。
若患者的CHADS2评分为6分,不接受抗凝治疗,在每名患者中,每年会发生脑卒中18.2次;而抗凝治疗的疗效是,每治疗8例患者,就能减少2次脑卒中发生;如果例患者全部接受抗凝治疗,每年可减少12次脑卒中发生。简单地说,就是每例患者,若不治疗,一年内有18.2个人发生脑卒中;若治疗,一年内只有6.2个人会发生脑卒中。
实际上,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是可以将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出血风险降到最低的。目前的科学研究提示,高血压(收缩压大于毫米汞柱),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胆红素高出正常值2倍或转氨酶高出正常值3倍),肾功能异常(慢性肾病、肾移植、血肌酐大于毫摩/升),有大出血、贫血、脑梗死病史,年龄大于65岁,使用华法林时INR控制不好(60%以上的时间段INR不在2~3范围),长期饮酒或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多种镇痛剂)者,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危险性高。因此,患者应注意积极地控制其他疾病,避免长期饮酒和应用会影响抗凝效果的其他药物。有其他难以控制的疾病者,需经医生综合评估后,方可开始抗凝治疗。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