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外,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也是需要积极防治的慢性病之一。但是,人们对膀胱过度活动症这种疾病的认识,远没有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了解的多。是因为这种病太少见了吗?其实不然,在中老年人群中,每10人就有1人以上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见这种病并不少见。那么,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怎样的病症?普通人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进行自我筛查吗?这种慢性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看看专家们都是怎么说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指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改变。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被“尿急尿频不是病”以及“医院”的思想“栓”住,以致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王建业教授告诉记者,在普通人群中,甚至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身,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认知度和筛查率均较低。实际上,膀胱过度活动症常见但并不可怕,现在人们通过一些简便可靠的方法,在家中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自我检测。
高患病率与低就医率
年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为6.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数字明显升高。在41岁以上的人群中为11.3%,即每10人中就有超过1人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我国首个泌尿外科门诊患者下尿路症状现状调查(LUTSChina)的结果显示,85%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未曾就医,59%的患者就医时已经是中重度症
状。
对疾病认知度低是患者就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患者认为,尿急、尿频、夜尿多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是人年纪大后自然会出现的,不知道这其实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有苦难言”为哪般
北京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说,与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相比,膀胱过度活动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尿频、尿急、夜尿多是困扰患者的主要症状。其中,夜尿多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伴侣的睡眠质量,导致失眠,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等其他常见慢性病的风险。甚至有些患者因匆忙上厕所而导致摔倒、骨折等意外事件。
最令患者苦恼的是心理压力。膀胱过度活动症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常人难以想像的不便———因为要频繁上厕所,使工作受到一定干扰;因为害怕不能及时入厕,有意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因为要隐藏尿失禁的情况,在穿衣上不得不选择深色、宽松的服装———这些情况导致患者常常被旁人误解。调查显示,66%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感到抑郁、羞惭,因此丧失自信。
进行自我筛检方便易行
王建业教授说,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筛查工作距离《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年)》中有关“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加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筛查工作,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如何能尽早、快速识别膀胱过度活动症呢?廖利民教授介绍,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其实很简单,“尿急”是该病诊断的核心症状,无尿急这一主诉的就不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尽管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个独立的症候群,但是还有多种其他泌尿系统疾病也可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尤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这种男性常见病,调查显示,50%~75%的BPH患者合并尿急、尿频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
因此,诊断时还应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和合并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筛选性检查及症状问卷、排尿日记等选择性检查。廖利民教授推荐大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进行自我检测和诊断评估,“它是一种简单、方便、可靠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辅助诊断工具。”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CUCS)也提出了3点建议:①使用OABSS评分表自行筛查膀胱过度活动症;②可使用膀胱过度活动症云端筛查一体机自测;③如怀疑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专家提醒,公众可
王建业教授介绍,为了帮助更多饱受尿急、尿频症状困扰的患者得到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促进联盟发起了我国首个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云端管理项目(OABCloud),借助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软件,利用OABSS评分表帮助筛查患者。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16个城市的30家医院已搭建终端OAB智能筛查一体机,医院进行筛查,并了解更多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健康知识。
过早停药会造成病情反复
“除了及早发现并确诊外,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越早接受治疗,越有利于症状康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医院泌尿
外科副主任许克新教授说。
许克新教授介绍,目前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案有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行为治疗主要是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注意水及饮料的摄入方式(如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液体),避免食用刺激膀胱的食物及饮料;膀胱训练包括通过延迟排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毫升,以及通过定时排尿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盆底肌肉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帮助更长时间憋尿。
目前,药物治疗是应用最广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M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高选择作用于膀胱的M3受体拮抗剂等,此类药物可通过阻止逼尿肌自主收缩来防止膀胱痉挛,抑制异常的排尿冲动,从而使膀胱能够存留更多的尿液,这样患者就可以不那么频繁地跑卫生间了,还会减少意外漏尿,有服用方便和依从性高的特点。
许克新教授还强调,膀胱过度活动症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已被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慢性病防治管理范畴。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通常服用M受体拮抗剂1个月左右可达到最佳疗效,建议整个疗程坚持用药3~6个月,病情严重者则应坚持服药1年以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过早停止治疗,可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发生。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马艳红图/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膀胱癌猛于虎?未及时发现才要命
中年男性如何筛查前列腺癌?从体检查查PSA开始
体检发现血尿,看内科还是看外科
红色尿液未必就是血尿或是药物在捣乱
以上为《中国医药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茵陈能治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