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卒中的第一位危险因素
医学指导: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出血均为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高复发的“四高”特点,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介绍,脑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如果同时符合三项,那么就可以判断为卒中的高危人群了。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生处进行基础检查。对于中风后患者本人和家人,别只满足于“捡回条命”,康复治疗关系到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应该持续至少一年,假如不进行康复,并发症、后遗症更多。
危险因素遇上触发条件,导致卒中病发
~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不是肿瘤,也不是感染性疾病,而是脑卒中。根据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近50%。
“和西方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我国的卒中发病率正在逐年以8%~9%的速度上升,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主要是因为社会发展了,但大家的健康意识还未足够提高。”洪华指出,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房颤、抽烟、酗酒、少运动、肥胖,
只要其中有3点符合,就属于卒中高危人群。
中年人中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不在少数。“近年来中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三四十岁就中风的,多数与这八大危险因素有关。但患者不一定是每项因素都很严重,有可能只和其中一些沾边,遇上了触发条件而病发,比如天气突然变冷导致身体内分泌改变,较长时间的感染,长期加班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改变等。”洪华说。
高危人群应查脑血管、颈部动脉
洪华建议,应该对照八大因素来筛查自己的卒中风险,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生处进行基础检查。卒中高危人群首次就诊,建议接受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以及颈部动脉彩超,视血管情况由医生建议之后的检查频率。
洪华介绍,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应将卒中防治措施个体化,具体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中青年人只要注意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就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高血压是卒中的第一位危险因素。但临床总有高血压患者不愿意用药控制血压,担心“一旦吃上药,就一辈子脱不了”。
“其实,并不是吃了药就停不了,而是本身身体的功能就已经退化了,需要一直用药才能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减少脑卒中的风险。”洪华指出,有的患者通过低盐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可以调节血压,但要注意时间期限,“假如血压处于临界值,可以尝试三个月到半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来调节,但假如血压已经很高了,比如达到/,如果改变健康生活方式一个月还没有效果,就应该吃药治疗了。”
别只满足“捡回条命”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如何识别中风的发生?洪华说,脑卒中往往是突发的功能障碍,进展很快,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达到病情高峰,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拨打送患者入院。饮食“口味重”的北方地区,卒中病例中脑出血的病例较多,而南方地区卒中病例中,脑梗死占了70%。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溶栓药物介入再通血管,因此建议尽量第一时间就医院,因为在发病后“时间就是大脑”,3.5小时内使用溶栓治疗获益最大,超过这个时间窗则容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
卒中患者一般在神经科住院一两周后出院,但洪华提醒,在幸存者中约75%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因此不要只注重脑卒中急性期“把命救回来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在社区或者家庭进行康复,这关系到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否则并发症、后遗症更多。“早期应该在正规的康复单位做训练,家人也应该学习怎么做。比如,中风后遗症患者往往呈现下肢伸直、上肢收缩的体态,这是因为病情引起上下肢的肌张力不平衡,那么,早期的康复训练要训练手伸直。但如果患者在家训练,可能就会练得适得其反,加重手收缩的程度,导致残疾”。
他表示,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根据病种不同而定,蛛网膜下出血患者,由于咳嗽、大力排便都可能引起再次出血,因此需要绝对卧床一个月;脑出血患者要待脑血肿、颅内高压消失后再进行康复;而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梗死区域较小的,主张早期康复。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伍仞、李绍斌、彭福祥
必须争分夺秒!“脑卒中”的家庭急救技巧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万人,而目前只有不到10%医院就诊,其中只有1%的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收益。我国目前约有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75%病人导致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发作后4.5小时医学上称之为“急救黄金时间窗”,在这个时间窗内必须做到分秒必争,方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死亡或残疾程度。那么家属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脑卒中,并在4.5小时的急救时间窗内采取急救措施呢?
名词解释: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了解“中风先兆”
脑卒中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平时或发病前数天或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预警信号,医学上称之为“中风先兆”。特别提示直系亲属发生过卒中或患有血压高、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病人出现下述症状时更应该警惕。
1、不明原因的经常性头痛。(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2、短期内不明原因的视力急剧下降,视物重影或眼睑下垂。(脑动脉瘤)
3、耳鸣、颅内杂音。(脑血管畸形)
4、癫痫发作。(脑血管畸形)
5、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眩晕。(脑缺血)
二、判断是否“脑卒中”
家属发现前述疑似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后应在第一时间就诊,不能抱有“再等等看”的心态,错过这个时间窗,患者就可能错失血管再通的机会,缺血性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死亡。
1、一侧上下肢或面部(不是双侧)同时无力、瘫痪或麻木。
2、不能发出声音(构音障碍),说话困难或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
3、上下肢肢体力量很足,但不能站立、不能行走或眩晕。
4、一侧眼睛视物不清,重影或视野缺损。
5、出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可伴恶心及剧烈呕吐。
6、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烦躁不安)或癫痫发作。
三、入院前现场急救措施
1、首先要保证冷静并仔细观察病情,同时做好一下步骤。
(1)用被褥等工具搬动患者到容易抢救,通风良好的场所且避免太阳直射。
(2)应始终保持头部身体的水平位置,因为头部抬高时会影响脑血流灌注,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3)解开患者衣领、领带、袜子、腰带,取下手表、眼镜、假牙等物品。
(4)如果有呼吸困难,应用衣物放置肩下并抬高肩部,切勿用枕头等抬高头部导致加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5)病人有呕吐时,则需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侧卧位时应将瘫痪侧肢体朝上。
(6)病人有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时,应做到不拥抱、不摇晃、不刺激、不大声叫喊。(不必要的刺激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诱发癫痫大发作)
(7)病人有癫痫发作时或呼吸困难时,应拖住病人下颌并向上抬起,防止窒息或咬破舌唇,不能用筷子或毛巾塞入口腔内。
(8)切忌不能给患者喂水、喂食物。这种行为会影响入院后的手术和麻醉。
2、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详细说明医院诊治。
(1)拨打急救电话时,应详细说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以往病史及目前所观察到的症状。
(2)详细说明病人所在的地址及附近标志性建筑物,并派其他人接应救护人员到来。
(3)准备好住院治疗所需证件及物品。患者的身份证、医保卡、入院费用、以往就诊资料(病历,影像资料等)。
(4)救护人员到场后,应向医护人员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信息并提议到就近具备医院救治(医院诊疗能力的了解,医院以上),否则二次转诊将浪费大量宝贵的急救时间。另外,不要盲目追求舍近求医院。
(5)尽可能通知其他亲属及朋友一起到场。医院后需要搬运检查时,将会大大缩短就诊时间。
来源:台州市医学会-医讯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
请长按下面的
识别加、查看历史消息(往期)
欢迎访问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网址jianzi.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