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
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引起。
01
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02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03
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04
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05
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
资深中医专家
张玉莲
*教授/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
*天津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
*致力于传统医药的临床研究及疑难病的诊断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中医脑病/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国医堂”专家,原天津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在国家及天津市多个学会中担任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职务。从事中医内科/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40年,主持及参加国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导基金、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各级课题23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论6篇)。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心脑血管病、失眠、头痛、头晕、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障碍、平衡障碍、骨关节病、内分泌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及肾病、五官疾患、带状疱疹、痛经、亚健康状态、肿瘤等的治疗
文章观点仅代表医生及平台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读者在遇到健康问题时不可将本文作为自行处理的指导或准则,仍应咨询临床医生!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