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是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的位置,适用于肌力在0-3级的患者。A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是卧姿的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可拉长患侧,降低痉挛,增加患者对患侧的感知,而且健手可自由活动。
准备用物:大枕2个。
1.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检查引流管道固定情况。避免过度牵拉,脱落。
3.协助患者移靠健侧床旁,健侧上肢置于身体上。
4.协助患者翻身至患侧,上颈部略屈曲,避免后伸。
5.患侧肩关节屈曲,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均屈曲
6.在其下放一枕头,避免压迫患肢。
7.患侧下肢在后,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
8.检查引流管,避免屈曲受压,整理衣物。
9.背部放一枕头,稳固支撑后背并使躯干略向后倾,减轻体重对患侧的压迫。
10.患侧上肢前伸,肩部向前,避免肩关节受压后缩。
11.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
12.掌心向上,拇指外展,手指伸展。
B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是一个较好的体位。可将患肢置于抗痉挛体位,并预防压疮的发生。
准备用物:大枕5个。
1.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避免过度牵拉,脱落。
3.协助患者移靠患侧床旁,协助患者翻身至健侧。
4.健侧上肢在下自然放置,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充分前伸使肩关节屈曲100度左右。注意枕头要有一定的高度,以避免肩关节内收。
5.肘伸展,腕背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6.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均屈曲,置于枕头上,枕头高度合适,使髋关节既不外展内收也无内外旋转。
7.枕头必须足够长,垫于足下,以防踝关节内翻。
8.检查引流管,避免屈曲、受压。
9.整理衣物。
10.背部放一枕头,稳固支撑后背。
C仰卧位:
尽量少采用,因为仰卧位容易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加重患者的痉挛模式,只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
体位时采用。
准备用物:小方枕3个,大枕一个。1.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身体仰卧,枕头高度适当,以胸椎不出现屈曲为宜。
3.患侧肩下垫一小方枕,使肩关节充分前伸。
4.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
5.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拇指外展,手指伸展并稍分开。
6.在患侧臀部下面及大腿外侧垫一小方枕,使髋关节稍内旋,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以防止患侧骨盆后缩和髋关节外展外旋。
7.膝关节下垫一小方软枕或薄毛巾卷,使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踝关节呈90度,足尖向上。
※良肢位摆放注意事项:
1.卧位时,床应放平,避免抬高床头或床尾。
2.患侧手中与足底不应放置任何物品。
3.枕头大小,硬度适宜。
4.每隔1-2小时,对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和矫正。
5.坐位时,患者的意识要清醒,全身情况稳定,无运动的禁忌症。
6.坐起时如有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即中止坐位,卧床休息,展开针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措施,待血压稳定后采取逐渐增加角度、时间的被动运动坐起方式。
编辑丨张劼琳王鹤霖
审稿丨黄澜徐菲于宏丽
审核丨宋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