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中医称脑卒中为“中风”。“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
现代医学上讲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患者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偏瘫、失语、饮水呛咳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版)指出,中国每年有
两百万
患者新发卒中,其中70%-8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致残。循证医学、美国的“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指南”证实: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良肢位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康复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这种体位对于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痛肩、足下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起到良好作用。
分离运动是相对于共同运动来说的,是指脑卒中患者运动恢复过程中脱离了一些异常的共同运动模式(通常上肢为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下肢为伸肌共同运动模式)而出现的选择性的单关节运动,如可在伸肘情况下肩前屈,能在坐位单独屈膝或踝背伸等。
我们把整个康复过程看作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那么良肢位的摆放处在什么位置呢?他是整个赛程迈出的第一步,正确的摆放良肢位将会缩短整个康复过程。
临床上是以肌力的分级来划分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3级肌力及以下都需要摆放良肢位。
良肢位的具体摆放方法主要有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
重视早期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时刻注意保持其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对患者将来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对预防关节变形和压疮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欢迎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