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年9月10日沈阳晚报第一健康版)
“世界预防自杀日”刚刚过去,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类重大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健表示,脑卒中患者容易有自杀倾向。王健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发现,很多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尤其是在留下后遗症的时候,十分容易出现抑郁。而抑郁的结果之一,就是自杀。这一点在男性身上,尤其是从前事业成功的男性身上更为明显。正因如此,王健曾经在病房中叮嘱其他医生,一定要督促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多陪病人聊天,多鼓励,多用成功康复的例子来激励患者战胜疾病。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请心理医生进行帮助。
另一类容易自杀的人群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五科病房主任白维君向记者回忆,他曾经接待过一位姓李的肝癌患者。有一次,他的儿子帮他清理病房内的衣物,忽然发现患者的衣兜里有好多小纸条。儿子打开小纸条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每张纸条上几乎都写着“我要自杀,我要从楼上跳下去。这一切和医护人员和儿子、爱人无关。”的内容。儿子哭着把这些东西拿给医生看。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的儿子和爱人开始每天轮换着和患者聊天,这才让患者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中国医院滑翔院区妇科肿瘤病房主任李秀琴表示,重大疾病患者一定不要独处,而是要自觉地和病友在一起。这种来自病友之间的鼓励和关怀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排解作用,帮助患者远离抑郁。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李霆
文学家、艺术家为何易自杀?
不久前,我国著名翻译家孙仲旭因为抑郁而自杀。放眼国内外,自杀的文学家、艺术家层出不穷,如海子、顾城、三毛、海明威、梵高、莫泊桑、川端康成等等。那么,为什么以创作精神作品为职业的文学家、艺术家容易自杀呢?辽宁师范大学心理教学基地咨询师、心理学专家张峻铭表示,这和此类人群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性质有关。首先,文学家、艺术家必须细腻敏感,才能捕捉到常人无法捕捉的点滴,从而创作出艺术作品。而在他们的作品中,起伏的情节、丰富的内涵又成为精神生命的写照,另一个自己的投影。跌宕起伏、或悲或喜的艺术作品给文学家、艺术家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负面情绪的强化。这些无形的伤害慢慢积累,让生性细腻敏感的他们无法排解,最终引发抑郁甚至自杀。
张峻铭建议,从事文字、艺术方面工作的人要具备“既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能力。如果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无法自拔,要及时看心理医生。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李霆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