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卒中流行分布区域广泛,医疗体系复杂多样,卒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卒中中心亟需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卒中救治和管理水平。因此,《中国医学论坛报》与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合作,设立“优秀卒中中心经验谈”栏目。本期邀请第二医院邓本强医院耿昱教授分享他们中心的成功经验。
优化卒中诊治流程,培养专业溶栓团队——第二医院卒中中心经验介绍
第二医院邓本强
邓本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领域专家,主要进行脑血管病、癫痫、头痛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多项基金和医疗成果奖等。发表论文30余篇。现担任学术任职7项
多年来,医院始终把脑血管病相关研究作为神经内外科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年,神经内外科联合攻关,建立了华东地区首批“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并开展了脑血管病“无创筛查、微创治疗”的综合防治干预体系。年建立了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并获批成为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年,医院成立了独立运行的脑血管病中心,将绩效考核、支部管理均与原有体制独立,保障了脑血管病中心的顺畅运行。建立了独立的脑血管病门诊和7天24小时开放的脑卒中急诊,将绿色通道关口前移,卒中小组实施全天候的值班制度,医院也专门为脑卒中绿色通道建立了多项特殊的倾斜政策。
脑血管病中心的诊治流程
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会询问症状及持续时间,如果为时间窗内患者,则呼叫脑卒中急诊医生到分诊台接诊,同时开具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单,并协助患者完成挂号、付费。
一线医生接到分诊台护士预警后,前出接诊、快速评价,并陪同患者进入影像中心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同时电话通知二线医生直接到CT室,排除出血后,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有无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向家属解释病情及告知风险,完成知情同意。而一线医生会同时直接到药房借取溶栓工具箱,并协助护士完成血压、心电监护、抽血、皮质激素运载蛋白(CBG)化验等工作。
一旦患者家属口头同意用药,立即混药并按方案注射。脑血管病二线医生依据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血管内治疗条件,对符合者的家属交代进一步血管造影及可能采取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完成后,不等待静脉溶栓效果,尽快转入导管室进行血管造影及进一步治疗。在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期间,由一线医生协助家属完成溶栓药品缴费、办理住院手续等工作。
卒中急救的关键要素及绿色通道的建立
卒中急救最关键的因素有两点:复流和时间,其中时间是最重要的。为了缩短溶栓开始时间(DNT)时间,有几方面经验可供借鉴:①简化涉及的部门,可建立脑卒中专门的急诊,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可由一组医生完成;②设置专人负责的独立卒中小组,可由多名医生组成,包括至少一名具备溶取栓资质的副高以上人员,负责实施专人陪同检查引导、前出接诊等措施,保证各种治疗方式转换无缝隙;③充分发挥急诊室的公共平台协助作用,将原有的工作尽量同时进行,即串行模式改为并行模式;④简化流程,治疗前只对必须的项目进行等待和白癜风医院太原哪家好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