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干预
脑卒中的内科干预包括一、二级预防和急性期的治疗。应树立防治结合思想,注重预防卒中发生。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预防加个体干预的措施,及时合理地对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卒中的发生及复发率。
一、血压管理
任何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都应该接受脑血管评估,根据是否有脑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合理控制血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降至/80mmHg以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除非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一般不予降压。降压的合理目标是24小时内血压降低约1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血压应控制在/mmHg以下。
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果收缩压mmHg或平均动脉压mmHg,考虑持续静脉给药,积极降低血压。收缩压mmHg或平均动脉压mmHg,并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者,考虑监测颅内压,间断或持续静脉给药降低血压;无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考虑间断或持续静脉给药轻度降低血压(目标血压为/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mHg)。
二、血糖管理
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血糖控制目标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糖超过11.1mmol/L或低于2.8mmol/L时应积极干预。
三、血脂调控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血脂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标值。首先应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
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达到目标值。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酶和肌酶的变化。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四、急性期溶栓治疗
1、静脉溶栓
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一定血管分布区内、与缺血性卒中一致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发作;(2)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推荐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3)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且应谨慎静脉溶栓治疗;(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5)无静脉溶栓禁忌。
2、动脉溶栓
患者接受动脉溶栓应符合以下条件:(1)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特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2)前循环卒中治疗时间窗在6小时以内;后循环缺血治疗时间窗为24小时内。(3)靶血管为大血管闭塞(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及M2段),TICI分级为0~1级(大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预期造成严重残疾;(4)无动脉溶栓禁忌。
对于超过溶栓时间窗、溶栓用药剂量已经达到建议最大剂量但血管仍然未通或溶栓药物禁忌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考虑进行机械取栓或支架置入技术。
3、溶栓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遵循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治疗;(2)在治疗时间窗内,首先考虑静脉溶栓,如不适合,经严格评估后可进行动脉溶栓。(3)溶栓治疗必须医院进行,医院对溶栓进行组织化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多学科合作,缩短溶栓治疗的院内延误。(4)溶栓应由接受专业培训且经资质认证后的医师严格按照指南规范操作完成。
五、抗血小板治疗
1、推荐卒中风险足够高的个体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首发卒中。
2、急性期不适合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开始使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
3、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的二级预防,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六、抗凝治疗
1、对于房颤不合并缺血性卒中/TIA的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抗凝监测,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2、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小时后使用抗凝剂。
3、对于既往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病史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4、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七、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应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满足每日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推荐摄人量,有助于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
2、已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可以给予叶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
1、在脑卒中的防治及康复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中医药治疗强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脑卒中病程各阶段的证候动态变化随时遣方用药。急性期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法。
3、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具体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或鼻饲用中药汤剂(包括煎剂、颗粒剂或膏剂)、中药静脉注射剂、中成药、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熏蒸、足浴、外敷、导引等。根据患者不同病期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上述方法,一般以综合治疗方案为佳。
九、其他
1、降纤治疗: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2、扩容治疗: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对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
3、扩张血管: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