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的临床实践和卫生决策对临床研究证据的迫切需求、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医院对科研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脑血管病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然而,根据众多专家多年的审稿经验,在数量庞大的脑血管病研究中,获国内外公认、能用于指南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依然为数不多,与当前科研投入和论文数量严重不成正比。为了规范脑卒中临床研究、提高研究质量,早在年,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身)于扬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专题学术会议上通过了“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并发表在年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后续又修订、整理和发表了与研究相关的7个量表,这些研究规范至今已有30余年未作修订。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水平和质量、产出更多能得到国际国内公认的临床研究证据,自年开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经过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形成本共识,希望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并有志通过临床研究解决问题的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制定方法和使用说明
一、内容范围
主要限于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研究方法,包括常用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观察指标选择以及关键问题的处理等。主要聚焦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基本性和易混淆的问题,提供一个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更加深入细致的个体化问题可参考相应文献和教材。
二、研究时限和场所
主要限于针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医院(住院和门诊)为研究场所进行的研究,不包括基于社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等。以最常见、相对更成熟的急性脑梗死治疗研究方法为主线,早期二级预防、早期康复、脑出血急性期等研究设计虽有各自特点,但在急性期的设计方法共性问题更多,可以参考使用,其各自特殊问题将在相应之处分别阐述。
三、使用对象
主要用于指导由研究者(临床医师或其他临床研究人员)发起的临床研究。虽可供由申办者发起、以新药或器械上市为目的的临床试验设计时参考,但这类研究设计应以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为准。
四、撰写方法
查询和复习国内外临床研究方法学和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研究的最新文献,结合专家经验,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普遍原则与脑卒中急性期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从国内临床研究人员需求和便于临床医师(而非纯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专家)理解的角度出发,因此有别于其他针对研究方法学的纯方法学文献。
本共识内容仅供参考并非强制性要求,因研究需求和设计方法的多元性,尚难以完全统一。本共识只代表当前的专家意见,欢迎对脑卒中临床研究更好方法的持续探索。本共识也将随之不断改进和完善。
临床研究概念
临床研究指对人体或其相关物质(如组织标本等)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对发病机制、病因/危险因素、诊断、预后、治疗、康复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与基础研究不同的是,临床研究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主要作用是回答临床热点、难点及有争议的问题,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研究证据。简言之,临床研究就是提出临床问题并通过研究回答问题的过程。
临床研究选题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研究选题对临床医师来说并不困难,更困难的是要全面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是否已经存在,是否已有确定结果。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或热点问题,通过同行讨论及全面查询文献仍然没有找到答案或答案尚不令人满意时,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选题,即“不肯定原则(uncertaintyprinciple)”。查询文献应基于PICOS(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Out中华白癜风名医堂专家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1717.html